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领导关注 |
|
财政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主任焦小平11日在参加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2020年会时表示,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框架、标准、产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市场大幅增长。财政政策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手段和宏观经济调控工具,要积极支持生态文明、“两山理论”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支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战略。 焦小平表示,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绿色低碳发展事业。发展绿色产业,需要建立一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公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机制,引导优化资源配置,特别是在攻坚阶段,更要改革创新、放宽准入、打破垄断、引进竞争,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让市场社会主体有舞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充分释放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走高质量高效发展之路。PPP改革实践证明,共建共治共享发展模式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手段。 根据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统计,截至今年8月末,全国已实施的污染防治与绿色低碳PPP项目5648个,投资额5.4万亿元,占管理库项目总数的58%。以污水治理PPP项目为例,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全生命周期管理、绩效付费等机制,实现政府投入效率提高、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公众参与提高等综合效应。环境驱动发展模式(EOD)充分验证了“两山理论”和共建共治共享发展模式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焦小平表示,要充分发挥财政资源的引领作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投入多元化。包括综合运用财政专项资金、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和税收优惠等措施,直接支持绿色低碳发展项目;用好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等政府基金,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支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水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等,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 焦小平还建议,要以产出绩效为导向,把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坚持结果导向,科学设定经济、社会和环境绩效目标。结合预算评审开展重大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把绩效管控嵌入预算管理最前端,实现源头管理。强化绩效运行监控,全面客观公正开展绩效评价。建立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责任编辑:李婷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