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姜鑫民:能源革命要生产和消费“两手抓”
时间:2013-6-13  来源:节能减排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从“变革”到“革命”,凸显出能源生产与消费方式不得不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如何从能源生产侧和消费侧两个方面推动能源革命?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
  
  记者:如何理解“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含义?
  
  姜鑫民:“革命”就是要产生更大的变革,就是指把过去的推翻,建立一个新的体系。能源也是如此。这次“革命”就是在生产和消费方式上发生更大的转变。为什么要用“革命”这一词?因为现在能源发展的形势非常严峻,要体现紧迫性和重要性。
  
  “革”的就是旧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旧的生产与消费方式要发生转变,建立新的适应形势的方式。主要是提高可再生能源、低碳能源的比重。因为现在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所产生的污染已经临近、有的地方甚至已经超过了环境容量,没法再发展下去,到了不得不变的地步,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都要调整。“革命”是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面临的必然选择。
  
  记者: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需要从哪些方面来推进?
  
  姜鑫民:主要从生产侧和消费侧两方面来推进。
  
  从生产侧来说,传统的化石能源消费总量要控制,结构也要调整。而成本较高的可再生能源就要尽可能多一些。既要蓝天白云,又要经济发展,可能就要付出一些代价。举例来说,过去因为煤炭便宜,所以我们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比重很大。煤炭本身是高污染的能源,但燃煤时可以配套脱硫脱硝装置,通过技术投入把污染降低。所以,如果传统能源消费量下不来,那就要保障它的清洁生产。这就需要增加成本。过去不做任何处理的排放方式现在已行不通。类似这种能源生产方式要发生变化。简而言之,就是传统能源生产低碳化、清洁化。同时,一次能源消费中的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要尽可能增加供给,提高比例。
  
  从消费侧来说,则要从节能、提高能效这些方面来进行,通过宣传增强消费者的节能理念,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能效等方式促进能源生产方式的转变。
  
  记者: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不是一场运动。我们应建立起怎样的长效机制保障改革深入推进?
  
  姜鑫民:建立长效机制更多的要依靠市场,增加市场的主导性,让市场主动地调整,同时辅助以行政手段。
  
  通过市场手段去促进和激励,充分运用财税的杠杆作用,形成对企业能源消费的倒逼机制,既使企业不得不做出生产方式的调整,又使企业能够在调整中获得好处,形成一个良性发展。当然,长效机制的建立也离不开行政手段,需要有必要的强制性。同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也是必要的。在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中要依法行政、依法治企,用法律来约束市场行为和政府行为。
  
  记者: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到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煤。今年的分解目标是多少?如何让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不变成一场数字游戏?
  
  姜鑫民: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对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煤的指标属性定位为预期性指标,并不是约束性指标。这说明规划是具有引导性的,是一个战略,一个努力的方向。目前,能源局正在做目标分解方案,但是还没有下发时间表。
  
  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些技术条件和手段,能源统计能力建设需跟上,首先要保证能源消费可测、可统计。现在战略目标有了共识,接下来是怎么实施的问题。比如目标怎么分解,这需要计算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有些地方可以牺牲一些速度实现转型,而有些地方基础设施差,单是建设基础设施就需要大量能源。节能目标是能源的高效利用,而不是不用。所以我们形成倒逼机制让大家更加注重发展质量,而不是靠简单的规模扩张去发展经济。[FS:PAGE]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和大量的配套措施来落实。
  
  记者:《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下降16%,达到每万元0.68吨标准煤。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姜鑫民:消费侧方面,要加强节能和能效管理,通过价格、峰谷差价等措施,保持合理的比价关系。可以通过价格加码,或者提高能效标准来控制能耗。
  
  生产侧方面,要实现清洁生产,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勘探开发的效率,提高生产过程和产品的能效水平。大的方面,产业结构也要调整,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要逐步减少,提高高效低碳产业比重。
  
  记者:里夫金所说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在互联网技术和新能源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对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是否会带来影响?
  
  姜鑫民:从消费侧来讲,可以说智能化、可视化、即时性的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能源的利用形式。以电力为主的能源传输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分布式能源可以大量使用。从online(联网的)变成了offline(未联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使能源利用方式更加便捷,而且不受距离的影响。比如电动汽车就不用在充电桩充电,可以通过无线传输在家实现充电。电力的使用方式更加灵活,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也大大降低,减少了征地、建设等成本。
  
  供应侧方面,生产调度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来实现,既快捷又准确,降低生产所需的能耗。同时,进行能源生产决策时依据的条件也更加明确,不会只根据经验来做出决策。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以设备更新为支点 持续更多绿色动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1
广州加快打造绿色低碳美丽城市
科普行动
宛城检察节能降耗提升办案质效
云南省全面推动经济发展绿色低碳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