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事迹追逐 |
|
时间:2009-11-19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又是个晴朗的好天儿。11月16日早上一上班,在中油测井华北事业部的工房门口,几个小伙子每人端着一盆刚洗好的劳保手套出来晾晒。60165作业队的一个小伙子对57152作业队的一名员工说:“嗨,哥儿们,看我们这批功勋手套洗得多干净!已经上了3口井,跟新的一样!”。57152作业队的小伙子晒上最后一双手套,走过来看了看说:“你这算啥,看我们那批,干了4口井!其中一口井将近6000米,比得了吗?”
听完上面的对话,您可能会问,劳保手套作为低值易耗品,基本是按需领取,为什么还要洗呢。作业队的员工每天都要和各种仪器、油污打交道,一副新劳保手套,上一口井就会满是油污或者开了线,看着一副副用不了多久就要扔掉的手套,测井一项目部57152作业队的张师傅很是心痛。于是他把大家用过准备扔掉的手套都收集起来,空闲的时候再一双双洗干净,开了线的就一针一线地缝补好。
刚开始有些人看着张师傅缝补手套觉得很不理解,“张师傅,一副手套能值几块钱啊?你这又洗又缝的值得吗?”“怎么不值得呢,一副手套4块多钱,上一次井一个人就得用上1副,如果洗了再继续用,一副手套就至少能上3口井,一个队一年至少也能节约1000副手套,咱们项目部10个作业队一年就能节约1万副,你说值不值。”
听着张师傅的话,员工们都觉得有道理,于是大家纷纷效仿。渐渐的,利用工余时间洗手套、缝补手套成了测井一项目部一道亮丽的风景。每每有其他单位员工问起,他们总会自豪地说:“我们在发扬大庆的“缝补厂精神”。(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