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治污要有滴水穿石的韧劲
时间:2015-1-16  来源:人民日报  

  十几年前的“零点行动”为何未能制止“污水流入21世纪”?原因在于环境治理是个系统工程,不能指望行政、法律手段单打独斗,而需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作相应的调整和配套
  
  新修订的环保法已于元旦正式实施。人们对这部号称“史上最严环保法”的议论很多,对今后治污乃至生态文明建设充满新期待。
  
  环境治理是个系统工程,但以前我们把它想得很简单,以为只要一把手重视,有壮士断腕般的魄力就能“药到病除”。记得“九五”计划中规划大江大湖治理时,曾响亮提出“不让污水流入21世纪”,为此还在淮河、太湖等流域开展声势浩大的达标排放“零点行动”。很可惜,这些广泛动员、处罚严厉的环保行动没能获得预期效果,有人甚至因此认为环保执法就是“软柿子”,可以讨价还价,可以阳奉阴违。
  
  十几年前的“零点行动”为何未能制止“污水流入21世纪”?有环保法规不健全和地方保护等原因,但笔者认为,根源在于当时把治污想得过于简单,迷信依靠行政手段就能解决所有环境问题。那时候,很多地方的工业化刚起步,环境容量还很大,“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仍被视为发展地方经济的样板,大家认为污染一点无所谓,干净的水、好的空气还多得很呢。与此同时,当时关于环境治理的基础研究几乎空白,治污措施往往流于空谈。比如大家都很关心太湖的蓝藻问题,但大家对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来源并不很清楚,对“零点行动”治理千余家重点污染企业能否让太湖在2000年元旦如期变清,缺乏最基础的科研依据。
  
  今天的治污与十几年前已有很大不同。原来认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却一文不值的清新空气、干净的水,如今成为人们珍惜的公共产品,生态环境在人们生活幸福指数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史上最严环保法”也就应运而生。
  
  严格的法律必将极大地推动环境治理。但治污和生态修复是个“病去如抽丝”的渐进过程,它既要有壮士断腕般的果敢,也需要滴水穿石般的韧劲,需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作相应的调整和配合。只有当最严厉的环保制度、最迫切的民生需求与切实可行的治理、修复手段相互策应时,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才可能如期再现。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行
科普行动
纵深推进绿色低碳生产生活
全球绿色能源转型步伐加快 带动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