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赵添学:抢抓机遇发展低碳经济
时间:2012-8-31  来源:甘肃日报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经济革命。发展低碳经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已逐渐成为全球性共识,我国已经把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近几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尤其是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是国家批准实施的第一个地区性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这必将极大地推动甘肃低碳经济的发展。甘肃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我们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制定低碳发展战略规划。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需要统筹规划研究。要按照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和国务院支持甘肃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研究发展低碳经济的工作思路、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工作重点、保障机制,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的近、中、长期规划,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框架和政策框架。
  
  二是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要结合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参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政策性文件,加快对“两高一资”支柱产业新一轮技术改造和淘汰步伐。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深加工、精加工产品,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现代制药、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技术先进、清洁安全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加速构建低碳经济产业集群。围绕龙头企业进行低碳产业链培育是低碳产业集群建设的重点。要以酒钢集团、金川集团公司、白银集团公司等骨干企业为重点培育钢铁有色产业链条;依托兰州石化公司、玉门油田、庆阳石化等企业打造石油化工产业链;围绕华亭、靖远、窑街等产煤区培育煤电化工产业链;发挥清洁能源优势培育清洁能源产业链;培育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及以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条。构成新型工业化的有效产业组织模式,实现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的低碳产业集群。
  
  四是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能源结构从根本上决定碳排放量。甘肃发展低碳经济要发挥清洁能源优势,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建设全国新能源基地建设。积极打造“陆上三峡”,建设风能产业带;发挥核工业优势,发展135核电产业;加快重大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实施“一池三改”措施,发展利用生物质能。
  
  五是研发一批低碳支撑技术。甘肃在低碳技术的研发、创新和运用上还很滞后,尤其是减碳技术和去碳技术还很薄弱。基于甘肃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要依托省内骨干企业和科研基地,加大研发尾矿再选、生物冶金、冶炼弃渣综合回收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微波萃取、集雨微灌、太阳能集成、风光互补、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埋存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努力突破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六是建立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目前,甘肃的节能减排工作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制约,尚未建立起系统有效的激烈约束机制。要综合运用行政、税收、补贴、碳基金等手段解决外部性、垄断和市场失灵的问题。要通过行政手段,制定严格的产品能耗效率标准,逐步淘汰现存的高碳产品;要通过税收手段,对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来实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要通过补贴的正向激励手段,对新能源技术研发给予补贴。
  
  七是实施推进生态修复工程。生态修复是提升和再造生态资本的低碳之路。要加快实施推进黄河上游、长江上游、内陆河生态安全屏障、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区、石羊河下游生态保护治理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防治区、北山荒漠自然保护区“三屏四区[FS:PAGE]”的生态修复工程。要变单纯的恢复治理生态环境为经营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以设备更新为支点 持续更多绿色动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1
广州加快打造绿色低碳美丽城市
科普行动
宛城检察节能降耗提升办案质效
云南省全面推动经济发展绿色低碳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