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二十载造林人生路成就小山村里的绿色富翁
时间:2012-8-27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叫人相信,这位年逾六旬的老人能有如此作为:他是祖国宝岛台湾人,却在20年间种树300余万株,让江西省新余市的一片片污染土地披上了绿装;他是残疾人,却经常拖着残肢手把手传授种树技术,带动了一批深山里的林农走上致富之路;他是富翁,坐拥10多亿元的绿色资产,却一直住在偏僻的小山村中,热心帮助村民。他,就是新余仙女湖景笙林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文龙。
  
  8月1日,记者在江西省分宜县水北村见到了江文龙。乍一看,他和普通农民没有什么两样,头戴着一顶草帽,瘦小的个子,平凡的长相,一脸的随和,只是那双小眼睛透出一股精干。
  
  执著:“20年来只做一件事——种树”
  
  今年63岁的江文龙,出生在台湾南投,世代务农,自幼一直跟着父亲从事苗木繁殖,掌握了一套娴熟的技术。43岁那年,他从台湾来到成都种树。江文龙说,“成都的土壤很肥沃,但是租地的价格很贵,一亩地要2000元钱,承受不了,就没有大规模地发展”。
  
  2001年9月,江文龙来到新余市分宜县昌田村,瞄准了这里的荒山荒坡。他说:“当时这里有个火力发电厂,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很重,土地一直荒着没人种。我早上把白衣服晒出去,下午就变成了灰衣服。”江文龙以每年每亩10元的价格租下了600亩荒山,承租期为50年,并从台湾引进麻竹种植,但是他失败了,原因是麻竹最怕的就是霜冻。一场霜下来,结果麻竹全被冻死。
  
  江文龙并没气馁。精明的他发现,江西的气候和土壤都适合种植丹桂,他嗅到了商机。第二年,他改种丹桂,共种下8万株,现在这些树的胸径都在10厘米以上。
  
  2003年,江文龙又瞄上了分宜县水北村的一座废弃的金矿。这里原来使用过氰化钠提取黄金,受到污染的土地一直荒芜着。“在台湾是寸土寸金,看到江西这么多土地撂荒,真是感到浪费”。他又租下了这里的4500亩土地,种上了60万株丹桂。
  
  谈到在昌田村种树的创业历程,江文龙回忆道:“那段日子真是苦,没有房子,就用几根杉木棍搭起一个架子,外面用塑料薄膜一裹,剪一个口子就是窗户。没有床,就在地上铺一层小石子,盖一层稻草,然后再铺上草席。蚊帐是必不可少的,但第二天一早醒来,经常看到密密麻麻的蚊子在蚊帐外守候着。”即便是这样,江文龙的林造到哪里,“房子”就搭在哪里。他带着民工们在荒山上整地、挖穴,教他们起苗、运苗、栽植等。3个多月后,漫山遍野的丹桂形成了一片绿海。
  
  种树既是苦累活,更是技术活。大面积种植丹桂,苗从哪里来?传统的丹桂育苗难度大,成活率低,江文龙创造了“丹桂带腋叶片扦插技术”,“摘片叶子就可以育株丹桂”。江文龙告诉记者:有一次在野外,他发现了一截丢弃的树枝,居然可以生根成活,于是就想,丹桂是不是也可以通过人工控制枝条,让它先扎根再长叶。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掌握了这项技术——从丹桂树上剪下一个叶片,扦插到土里就可以培育出一株丹桂,并且成活率高达90%以上。
  
  如今,江文龙已在江西建了2.16万亩丹桂基地,种植丹桂300万株,成活率达95%以上。按每株500元的价格保守计算,产值也有10多亿元,真正把荒山变成了“绿色银行”。
  
  在丹桂育苗基地,江文龙对记者说:“我这20年来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种树。每天要看一看这些树,睡觉才会踏实。在我的有生之年,还要继续种树,这也是我最大的乐趣。”
  
  钻研:“种植丹桂对污染土地也有改良作用”
  
  记者发现,江文龙的丹桂基地都选择在受过污染的闲置土地里。江文龙说,选择在污染土地里种植丹桂,除了看中低廉的地租外,也一直在探索利用植物治理污染土地的路子。
  
  在水北村的金矿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FS:PAGE]村民们也不知道,这些被污染的土地还要多少年才能恢复。江文龙在水北村废弃矿山的整地造林时,对受污染的土地采取“刮土疗毒”方法,先用挖掘机把土地深挖30厘米后,用卡车从外面运来新土回填,再打穴,这叫“洗土”。种树时,先在穴底铺上一层厚厚的新土后再种。“虽然造林成本提高了,但也同时改良了土壤”,江文龙说。
  
  “丹桂对污染土地也有改良作用”,江文龙告诉记者,“丹桂喜欢在弱碱性土壤生长,刚来的时候,我测了一下这里的土壤PH值有6.8,通过这些年种植丹桂,现在PH值已经降到了6.3。这说明,重金属污染的土地可以采用换土、种树和改变土壤用途等方法进行生态治理”。
  
  今年4月,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来到水北村的丹桂苗木基地,对江文龙扎根江西、致力矿山复绿和土地污染治理深表钦佩。苏荣说:“在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荒山、矿山废弃地上发展花卉苗木,要坚持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科技为支撑,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利益共同体,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改善。”
  
  这给了江文龙更大的信心。现在,他正在潜心研究通过种树来治理污染土地的技术,包括育种、栽培、管理、施肥、微生物和化学调控剂等,聘请了台湾环保专家来江西对通过植物修复污染土地情况进行研究,向江西省林业厅申请了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专题研究丹桂对污染土地治理的作用。今年,他还开展了樟树扦插技术试验研究,正准备申请成果鉴定。
  
  江文龙说:“再过20年,这里的土壤可以得到改良,村民就可以种菜了。”采访中,江文龙手机不时地响着,听得出来,基本上是向他要苗木的。他说:“现在各地的订单很多,我的苗木主要销往湖南、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全国都在重视搞绿化,丹桂是当仁不让的绿化先锋树种,我准备在江西建一个全国最大的丹桂苗木基地。”
  
  善良:“人活着就是为了帮助别人”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一位4岁模样的小女孩一直亲眤地偎依在江文龙身上,而江文龙也是慈爱地抱着她。“是你孙女吗?”面对记者的问话,江文龙说:“是我的外孙女。”这时,在旁边的董事长助理黄春根插话了:“不是亲外孙女,胜似亲外孙女。”接着,黄永根向记者讲了一段感人的“台湾爸爸”的故事。
  
  在分宜县昌田村,有一位从云南迁居来的陈姓移民落户在昌田林场,夫妻俩一直靠在林场做临时工维持生计。2001年10月,江文龙刚来到昌田村时,两人因病相继去世,留下了7个孤儿,最小的9岁、最大的虽已成人却身体残疾。特别是女主人去世时,无人料理后事,江文龙便亲自为女主人入殓、安葬,并抚养了这7个孤儿,安排好他们的衣食住行和读书、就业等,同时,传授他们丹桂栽植技术,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孤儿们都亲切地喊他为“台湾爸爸”。如今,7个孤儿有6人已经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江文龙指着一张全家福照片对记者说:“刚来的时候是我一个人,现在我们这一家有23个人了。”
  
  江文龙在绿化荒山的同时,还将丹桂栽植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村民。他说:“我就是希望通过发展丹桂产业,带动当地村民共同致富。”刚开始,村民并不了解种植丹桂的经济价值,江文龙在昌田村的600亩丹桂基地就成了示范点。看到丹桂广阔的市场潜力后,来找江文龙要求栽种丹桂的村民络绎不绝。江文龙便与他们签订代种包收协议,免费提供丹桂幼苗,并包送到栽植点,村民负责土地、抚育、施肥、剪枝等管理工作,等到丹桂胸径达到10厘米后,按每株500元的价格统一收购,既缓解了村民购买苗木的资金难题,又解决了他们的销售问题。
  
  这种“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非常受欢迎。水北村的村民黄春根高兴地对记者说:“去年我种了100多亩共2万株丹桂,当[FS:PAGE]我遇到技术难题时,只要一个电话,他都会到现场手把手地教我。现在,我种的丹桂成活率达96%以上,再过10年,我也有上千万元的资产了。”
  
  在新余市,像黄春根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如今,江文龙已带动周边的罗坊、南安、高岚等村的村民种植丹桂1500余亩,涉及林农2000余户。与此同时,江文龙还长期雇请了当地农村劳动力100余人在基地干活,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仅此一项,昌田村人均可增收310元以上。2010年,江文龙的公司被评为“江西省林业龙头企业”。
  
  在水北村生活的这些年,江文龙和当地的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每当村民遇到急事时,他总是热心相助。逢年过节,他都会带上礼品或现金,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他的名声也传播十里八乡,村民都喜欢和他交往。“我是台湾人、更是中国人,我始终觉得,一个人活着的价值就是要为了更好地帮助别人。”江文龙如是说。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行
科普行动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
上海电气:加快绿色低碳发展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