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旧物改造 |
|
你准备丢弃的物品,也许就是别人需要的。近日,德国街头上,一些比电话亭稍大的简易小木屋越来越多。这种小屋的主体是几块木板钉起来的一个两米多高的柜子,以及用透明塑料板做的顶棚……这就是为鼓励年轻人践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理念的“赠物箱(GiveBox)”。
在首都柏林的斯泰恩街上,记者看到,这些小木屋非常显眼,屋梁上都写着大字“赠物箱”,下面是“共享就是关爱”的口号。屋旁还挂了两个小花篮,增添了一份温馨。整个屋子就像一个打开的“百宝箱”,里面的物品种类繁多。左边的衣架上挂着各式衣服,衣架上方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各种书籍,有小说、漫画、工具书等。衣架下方是一个行李箱。木架上的物品更多,有儿童玩具、DVD、咖啡机、照相机、餐具、运动鞋等应有尽有,甚至还有几个苹果和几条口香糖。
“赠物箱”都是临近居民区设置的,每天进去淘宝的人不少。附近的居民卢迪格告诉记者,里面的东西都是居民们自己不再需要,但又完好无损的旧物,扔掉可惜,就拿来放在这里,送给有需要的人。不管是附近的居民还是路过的行人,喜欢里面哪个东西都可以拿走。卢迪格还告诉记者,一般来讲,这里的物品不超过24小时就会被拿走。每个“赠物箱”都有居民照料,整理清洁。
记者发现,屋里墙上还贴有提示:请赠物的人注意,如果你放进去的物品超过两周没人拿走,就请你再把它拿回去自行处理。另外,也请拿走物品的人注意,从这里拿走的赠物只可自用,不可转卖去获利。
不过,这种共享式“赠物箱”开始时很艰难。记者了解到,“赠物箱”首创于去年8月。当时,一个叫西尔克的年轻人在脸谱网上提出了构想,很快受到几百人的拥护。他们自筹200欧元资金,自己动手做了第一个“赠物箱”,摆放在柏林街上。很快,就有反对者指出,现在流行网上拍卖,这种赠物方式很“傻”,甚至有人将“赠物箱”砸破了。但他们不灰心,坚持认为“赠物箱不用变,要变的是这个世界”。渐渐地,拥护者越来越多。如今,“赠物箱”已在德国10多个城市设立,并在瑞士、奥地利、丹麦、比利时等国家生根发芽。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社会学家茨姆曼尔对记者说,这种“共享式街头公益”项目完全是一种人人互助的慈善行为,同时让物品能循环利用,也避免了浪费。“赠物箱”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这依赖于大家的公德意识,贵在坚持。(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