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整合,“挤”出最大节能
时间:2014-1-10  来源:东南网  
再过六个月,厦门同集热电有限公司与厦门永效节能工程有限公司针对锅炉给水泵节能改造项目的效益分享就将到期。
  
  这是同集热电引入的首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过去的30个月效益分享期内,同集热电在这个项目上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2010年,公司计划对三台锅炉给水泵进行节能改造。可改造资金不足,更缺乏专业技术,找不到准确的切入点。于是,公司决定引进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请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进行改造。”同集热电电气工程师王小伟告诉记者。
  
  多赢的受益模式
  
  所谓合同能源管理,即由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并获取合理利润。
  
  在同集热电针对锅炉给水泵节能改造项目的竞标过程中,永效节能语惊四座:“保证节电率超过50%!”
  
  在调查中,永效节能发现,项目所涉三台锅炉的给水泵实际给水的流量和扬程,相比生产的需要,富余量很大。“这里隐含着一个多方共赢的巨大蛋糕!”永效节能总经理王蕤惊喜地说。
  
  永效节能投入30万元进行改造,使给水泵的压力控制系统与生产所需的流量、扬程相匹配,实际达到了约60%的节电率。改造后,同集热电每月节电6万千瓦时,折合经济效益为4万元,扣除分享给永效节能的那部分,剩下的便全是盈利。
  
  同集热电不出一分钱,就实现了既节能又赚钱。而永效节能同样从中获益。按照双方协定的36个月分享期,头15个月,永效节能即可收回全部投资,之后的21个月,就是净收益。
  
  我省是国内较早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省份之一。早在2008年,省经贸委(现省经信委)即会同省财政厅在全国率先制订了《福建省合同能源管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对节能十大重点工程范畴内、节能效果显著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按照项目设备投资额的10%-15%的比例补助节能服务公司。2011年5月,我省又对上述《办法》作出修订,出台了《福建省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改用按节能量奖励的形式,根据项目年节能量奖励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单位,并由双方按其投资比例分享奖励资金。目前,工业项目的奖励标准为500元/吨标准煤,公共机构、建筑、交通等非工业项目的奖励标准则达800元/吨标准煤,在全国均处于领先位置。
  
  省经信委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88家获国家级或省级备案节能服务公司开展合同能源管理。仅2013年,我省就安排资金达2291万元,奖励了46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这些项目每年可形成6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过去,节能减排往往是以行政手段推动,企业自行改造,政府出资奖励。”省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说,“如今,合同能源管理讲求的是长效机制,主张引入民间资本,推行市场运作,让政府收获环境改善,企业实现节能减排,节能服务公司赢取经济效益,达到三方共赢。”
  
  潜力巨大的获益空间
  
  王蕤认为,合同能源管理,将前沿的先进技术元素与创新运作模式的管理元素跨域整合,实现了多方优势资源的最优搭配,“挤”出了节能的最大效益。而这样的模式,一旦全面推广,效应是传统节能方式的几何级数倍。
  
  达利集团泉州嘉禾食品有限公司20蒸吨工业锅炉项目,是通过晋江永恒能源管理有限公司的高效节能粉体低氮燃烧除尘脱硫工业锅炉系统改造的。仅1000万元的投入,每年即可实现节能7733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8637吨、二氧化硫约133吨,降低粉尘等排放50吨、氮氧化物排放304吨。
  
  “全省现有上万台中小型工业燃煤锅炉。专业的节能技术,专业的节能模式,携手相牵产生的聚变效应,将‘挤’出巨大的潜在获益空间。”永恒能源总经[FS:PAGE]理张誉铧说。
  
  与此同时,一些专业的节能环保产品研发生产企业,也涉足合同能源管理行业,为节能环保产品拓展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2011年下半年,以安溪湖头光电产业为基础,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厦门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安溪县对外贸易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安信合同能源管理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照明项目的节能改造。
  
  2013年11月26日,安信中标东山县公共照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将对该县道路照明、景区照明等进行节能改造。完工后,节电率可达75%,每年节约标准煤2500吨。安信副总经理李学明告诉记者,这将拉动近6000万元的节能环保产品投资。
  
  随着节能服务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合同能源管理的资源整合,迎来了新的视角——
  
  在去年11月底召开的省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会议上,企业代表纷纷提出了希望:在引导产业有序竞争的同时,更要推动产业内立足各自的专业优势,进行互补合作。专业节能公司之间更应强强联手,为客户提供一整套的节能改造方案,在竞合中实现共赢。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杨勇平:因厂施策 协同攻关 多维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纬景储能绿色未来展示中心展示的
走进中国节能绿色工厂 探寻低碳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