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事迹追逐 |
|
有一个青年叫小贾,大学毕业在一个铁路工地当维修工。他工作踏实,吃苦耐劳,尤其是那股钻研、琢磨、较真劲,给人留下“死心眼”的印象。正是这种所谓“死心眼”的精神状态和实干气概,成就了他日后的成功。
那还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的维修技术就可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有一次,他所在工地有一台德国进口的装载机坏了,要进口这种配件需要从德国空运,重做计划、运到工地来最快也需要两个月,而且需要八十多万元。先抛开资金不谈,仅两个月时间对施工单位来说就是一个不小的损失。小贾临危受命,反复琢磨、再三推算,终于拿出一套加工方案,又自己焊、自己磨、自己打眼,最后通过验算,强度一样达到了使用要求,一下给企业节约了材料修理费60多万元,同时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赢得工期。这一下,小贾在工地上出了名,全工地有六台进口机械,包括瑞典的钻孔台车,哪种机械坏了他都能修,凡经他修理的,都能正常投入使用。他在那里工作的三年间,仅修理进口机械就为企业节约了上千万元的资金。基于他优异的业绩,企业提拔他为机械总工,又给他发放特殊贡献奖。但就在这时,有一家外国驻中国的公司以年薪八万聘请他前去工作。在当时,年薪八万对于工薪阶层来讲,可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收入了。思量再三,小贾最终还是选择继续留下来。一年后,他又受命担任了该省一项重要隧道工程的主管工程师……
小贾的成才故事,想必读后一定会对大家有触动,但对于不同个体各自能有多大触动我这里不得而知?
不过,由此却使我联想到当下一个比较时髦的话题,也是在许多企业进行的一场比较火热的大讨论,就是“你的工资从哪里来?”。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真正领会其内涵。如果细细品味、理性思考,就能够悟出许多深层次的道理,折射出多角度的问题来。
在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员工长期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势:似乎只要我在企业里按时上下班、出满勤、干满点,就一定能够领到工资、奖金,单位发工资、发奖金就成为理所应当、天经地义的事情,什么“个人业绩、企业利润”,都与我相距甚远,也无需多考虑。
如今,确非如此。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外部环境变化了,企业自身情况也在变,残酷的市场竞争、繁重的工作任务、多变的市场环境、经营状况的艰难,企业如何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员工与企业的依存关系如何,员工的工资从何而来等,已成为大家不得不关注的主要问题。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们每一个人的工资都不是企业“发”的,也不是领导恩赐的,而是通过我们辛勤的付出、努力的工作所应获得的回报,是我们自己“挣”出来的!
上至企业的老总,下到临时工,企业的每一位成员都是企业的利润源泉,涓涓细流,汇积成河,这是利润获取的渠道。只有企业正常经营,不断增强抗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和利润额,不断提高业务收入,赢得越来越多的客户,才能回报员工,支付给员工应得的薪酬。
试想,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在工作上不努力,生活上甘心平庸,“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每日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工作低标准、低效率,干不出业绩,我们的企业何谈活力、何来利润,又怎会取得长足进步、赢得持续发展。再想,一个人均年劳动生产率只有几万元,甚至更低的企业如何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与人均年劳动生产率上百、上千万元的优秀企业去同台竞技,又能有什么竞争力可谈?
今天,当一场有关“你的工资从哪里来?”的讨论真的摆在我们面前时,每个人都应好好审视一下自身,以及我们所从事的工作,真正认识到这是一个关系到企业和个人切身利益以及个人价值体现的大问题。
通过读吕国荣的《你的工资从哪里来》,我得到很大的启发,也找到了其中[FS:PAGE]的答案:
员工的薪酬是对员工工作的一种最直接的报偿方式,但也是最短视的。员工关注薪水没有错,想拿高薪也没有错,但一个人如果只为薪水而工作,他将失去工作中很多宝贵的东西。这正是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核心理念:获得高薪的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业绩,自己为自己加薪。
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作为团队的一分子,我们和企业是紧密相连的。企业的利润是我们工资的惟一来源,只有企业获取到利润,我们的工资才有保障。围绕着这个中心,每个员工都必须做到尽职尽责地工作,搞好安全生产,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节能降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献计献策,同心同德、团结合作,不断创新、创造性地工作,对企业忠诚、共同为企业做贡献创效益……这些都是企业获取利润、员工得到薪酬的前提条件。员工的薪酬首先是从企业利润中来。我们只有通过劳动为企业创造价值,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为企业创造利润,维护企业利益,才能使企业产生效益,我们才有收入的来源。二是从工作绩效中来。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的劳动必须产生效益,用业绩说话,多为企业创造价值,靠本事能力获得劳动报酬。三是从职业精神中来。工作态度决定你的收入。我们从事什么工作,多做一点,表面上看是吃亏了,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干得多,锻炼得多,所掌握的技能也就多,工作能力也会相应得到提高。这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习惯,它是我们成就每一件事的必要因素。四是从创新工作方法中来。没有一个企业的老总愿意守着一百年不变的工作方法,他们都愿意不断改变,提高工作效率。而员工也应有这种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主动创新自己的工作方法,每天提高1%,对每个疑问都有寻根究底的精神,使创新工艺、提高工效成为自己思考的习惯,由此来推动企业发展。企业效益好了,员工的薪酬自然会增加。五是从高尚的品德中来。为人诚实守信是企业的要求,也是做人的美德,更是我们在职场上和社会中立足的基本条件。如果一个人没有诚信,到哪里都表里不一,损害的就不仅仅是企业的利益,最终一定会害了自己。忠诚不仅是员工对企业的回报,更是员工自己最大受益的前提条件。六是从优质服务中来。客户是企业的生命。让客户满意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让客户感动更是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
细细想来,你的工资从哪里来?这一课题所包含的内容是那么丰富,需要我们扪心自问,需要我们思考,需要我们定位,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需要我们扎实工作、踏实付出。
员工是企业生存的命脉,企业是员工依存的条件。只有在我们视工作为实现自我价值,追求卓越体验,造福社会的一个平台的时候,才能够得到自己的事业,使命感、满足感、个人成长,还有升职加薪等,也只有企业和员工彼此之间相互扶持,相互促进,企业才能走得更好、更快、更远、更强。
卢梭曾说:“要想得到上帝的报偿,你必须先支付你的价值。”当你看到自己的薪水和别人有差距时,你是否问过自己:我在企业的什么岗位上?我在这个岗位上做了些什么?我为企业做出了多少业绩?我为企业节约了多少成本,创造了多少效益?我真的全力以赴尽己所能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应做的工作做到位,做到每一项任务的每一道工序都是“零缺陷”移交了吗?我是否拥有健康而正确的工作心态?……(姜萍)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