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刘燕华:应大力发展节能减排技术市场
时间:2011-11-1  来源:和讯网  
2011中国国际气候变化论坛于2011年10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与国际节能环保协会共同联合世界有关国家环境部、气候变化部、能源部等伙伴共同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绿色发展:政策与行动”。
  中国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在“主议题对话论坛(一):低碳发展与市场机制”中指出,节能减排需要技术,有些掌握技术的人又不能进行市场推进。比如有些科学家、技术人员没有市场开发能力,市场开发能力在企业这儿,如何让科技人员和企业家联系在一起形成共识。或者说在整个推动技术市场过程中都能够受益。那么科学家也要受益、企业也要受益,但是两个方面不能同时进行,这就需要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就是节能减排技术的技术市场。
  以下为文字实录:
  刘燕华:今天这个议题谈到碳的市场交易问题。我理解市场交易里包括两个大的方面:
  一个是,碳的全线交易,另一个就是为了解决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技术在里面发挥作用,就是技术的市场问题。
  先说第一个碳的全线交易,这项工作京都议定书之后开始进行了尝试。欧盟在这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做了很多努力。在世界范围内碳市场交易的国际规则还没有建立起来。欧盟有一些碳交易所也有一些规则,但是美国并没有承认。美国也曾经在市场交易方面做过一些探索,就是纽约的炭交易所,是采取以自愿方式进行碳交易,交易的成本大概是每吨炭0.25美分,是一种社会公德新驱使的交易,看来有点为继不下去了。世界范围内如何把欧盟已有的成功经验成功推广?即有它的优势同时也有一些障碍。所以碳交易什么时候成为国际规则?可能还有待于时日,需要更多的共识的推动。
  欧盟碳市场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基于项目的,就是京都议定书下的CDM机制,这种机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能够产生实际效果的。这也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联合行动的一个很好的标志,这是基于项目的。基于项目有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周期计算起来非常复杂。
  另外一个就是类似于股权、期权这样的一种交易,现在还没有真正完全开展。问题在于碳的配额没有定下来。国际谈判上今后各个国家的配额,恐怕在今后任何会议,即便德班会议也不会完全弄清楚,这是需要讨论的。到底有多大的配额能够产生多大的交易量?我估计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但是这个趋势和方向是早晚的,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也特别强调,今后碳市场交易,取决于世界上对能源的供需矛盾到底有多大。假如说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对化石能源需求量相对减弱的话,碳交易慢慢会有,但是不会那么强烈。假如说,今后国际上可再生能源发展受到重重阻碍,比如说核能、生物智能、太阳能有很多瓶颈无法跨越的话,那么化石能源需求量在增加,化石能源在减少,碳交易会增多。这是我对今后碳市场的基本判断。
  但是目前来说,各个国家对碳交易或者推动碳市场的形成都采取了很多措施,一种是激励措施,一种是惩罚措施。激励措施比如对再生能源的补贴等等。惩罚性的措施就属于碳税、限额或者是有一些罚款。我认为碳市场的发展,特别是碳市场全线的发展,现在不能说必然大,或者必然小。它是要根据国际经济形式和政治共识是有紧密关系的。
  尽管如此,碳市场早晚要成为世界经济和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的基本判断,这是谈到全线交易。
  另外一个就是技术市场的交易。因为解决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的突破。一个是技术本身,技术本身要形成市场、形成规模这也是一个大事情。刚才休息的时候,许多企业家一直在追着问什么样的技术是未来的潜力?我觉得各种各样的技术都很重要。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各种各样的技术的集成,某一个单一的技术可[FS:PAGE]能解决的是局部问题。现在解决能源问题是需要各种各样的技术集中、集成的配合使用。这就类似于我们刚才所说的新能源技术的软实力、管理和技巧。只有技术不断进步,而且掌握技术的这些企业能够避免良莠不齐,增强消费者的信心,朝着这个方向走,那么技术的形成市场、形成规模肯定是毋庸置疑的。这是谈到技术本身向市场转化形成一个市场网络了。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别强调的就是技术市场。节能减排需要技术,有些掌握技术的人又不能进行市场推进。比如有些科学家、技术人员没有市场开发能力,市场开发能力在企业这儿,如何让科技人员和企业家联系在一起形成共识。或者说在整个推动技术市场过程中都能够受益。那么科学家也要受益、企业也要受益,但是两个方面不能同时进行,这就需要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就是节能减排技术的技术市场。刚才我在谈的时候谈到一个问题,就是某项技术如何定价?怎么样在市场上运作?这是一个大学问。需要我们自己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很多国际合作。只要某项技术在市场上能够得到它应该也的回报之后,这种技术就能够迅速推广。目前在中国有很多科技人员有好技术“锁在柜子里,好多企业需要技术找不到”,这个之间的鸿沟如何填补,或者架起一个桥梁,让他们能够打通。可能也是中国在今后推动碳市场方面的一个重要环节。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以设备更新为支点 持续更多绿色动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1
广州加快打造绿色低碳美丽城市
科普行动
宛城检察节能降耗提升办案质效
云南省全面推动经济发展绿色低碳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