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警示录 |
|
近期甘肃酒泉等风电场相继发生了3起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事故。
2011年2月24日,甘肃中电酒泉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桥西第一风电场35B开关间隔C相电缆头故障绝缘击穿,造成三相短路,导致包括桥西第一风电场在内的10座风电场中274台风电机组因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在系统电压跌落时脱网。大量风电机组脱网后,因风电场无功补偿装置电容器组不具备自动投切功能,系统无功过剩,电压迅速升高,引起6座风电场中300台风电机组因电压保护动作脱网。此外,事故过程中还有24台风电机组因频率越限保护动作脱网。这次事故脱网风电机组达到598台,损失出力840.43MW,占事故前酒泉地区风电出力的54.4%,造成西北电网主网频率由事故前的50.034Hz降至最低49.854Hz。
2011年4月17日,甘肃瓜州协合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干河口西第二风电场35C2-09箱变高压侧电缆头击穿、35D2-10箱变电缆三相连接处击穿,35C2、35D2两条馈线跳闸,切除25台风电机组。随后,35kV配电室35D母线PT柜着火,3502开关跳闸,切除97台风电机组。事故同时造成其他12座风电场中536台风电机组因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在系统电压跌落时脱网。大量风电机组脱网后,因部分风电场无功补偿装置电容器组不具备自动投切功能,系统无功过剩,电压迅速升高,引起2座风电场中44台风电机组因电压保护动作脱网。脱网风电机组达到702台,损失出力1006.223MW,占事故前酒泉地区风电出力的54.17%,造成西北电网主网频率由事故前的50.036Hz降至最低49.815Hz。
2011年4月17日,河北张家口佳鑫风电场8号风机箱式变压器35千伏送出架空线B相引线松脱,与35千伏主干架空线路C相搭接,B、C相间短路,造成汇集至220千伏义缘变电站的4座风电场334台风电机组,因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在系统电压跌落时脱网。大量风电机组脱网后,因部分风电场无功补偿装置电容器组不具备自动投切功能,系统无功过剩,电压迅速升高,引起接入察北站的5座风电场295台风电机组因电压保护动作脱网。脱网风电机组达到644台,损失风电出力854MW,占事故前张家口地区风电出力的48.5%,造成华北电网主网频率由事故前的50.05Hz降至最低49.95Hz。
国家电网分析认为,3起风电机组大规模脱网事故,暴露出当前风电发展过程中存在四大安全问题。
一是在设备制造方面,已投运风电机组多数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不满足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在电网出现故障导致系统电压降低时容易脱网。
二是风电场建设施工质量问题较多,部分项目业主工程质量管理不严,工程质量检查、检测、控制和验收制度执行不到位;一些施工单位施工质量管理以及监理单位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不到位。
三是在风电场接入方面,大规模风电场接入电网整体安全性研究亟需加强,部分基层电网企业对风电场接入管理不严,投运风电机组未执行并网协议规定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承诺,并网风电场未通过并网安全性评价接入电网运行。
四是在风电场运行方面,一些风电场运行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现场运行规程不完善,对二次系统和无功补偿装置重视不够,无功管理和二次系统管理吗,没有达到电网安全要求;电力调度机构对风电场二次系统和无功补偿装置监督管理不力,没有核查风电场保护定值(电压、频率保护),没有有效监督管理风电场无功补偿装置配置和参数整定。
“十二五”期间,我国风电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风电机组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很大。为此,中国电监会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风电场安全管理有效遏制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事故频发的通知》,要求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风电场运行管理单位要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强化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加强设备设施[FS:PAGE]的运行维护,认真开展电气设备及其连接部件隐患排查治理。
二是并网运行风电场应满足接入电力系统的技术规定,风电机组必须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的,要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改造计划。
三是并网运行风电场无功容量配置和有关参数,整体应满足系统电压调节需要,配置的无功补偿装置要切实做到运行可靠。
四是电力调度机构要加强风电场二次系统监督管理,开展涉网保护定值(电压、频率保护)的核查和备案工作,指导风电场按电网要求进行涉网保护定值整定。
五是风电场建设单位要加强工程质量过程管理,严格落实工程质量检查、检测、控制和验收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监理单位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理,对于隐蔽工程要列入旁站监理并严格执行。
六是电力监管机构要加强对风电场的监督管理,督促风电场积极整改缺陷和隐患,加快风电场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进展,确保电网运行安全。(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