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学校行动 |
|
我校主持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户用风/水/光发电关键技术研究”和“农村电网高可靠性供电及供用电节电关键技术研究”两个课题通过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验收。
验收专家组和财务组由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张莲瑛教授级高工、中国国电集团龙源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杨校生教授级高工、北京电力公司黄仁乐教授级高工、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沈浩东教授级高工、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清洁能源研究所吴福保教授级高工、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能源生态处李景明高工、华北电力大学常鲜戎教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宋波研究员和三位财务专家共11人组成。张莲瑛教授级高工任验收专家组组长。
两个课题属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农村新能源开发与节能关键技术研究”的课题三和课题六,于2006年启动。课题由我校主持,参加单位有清华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沈阳农业大学、华北电网公司、保定天威技术中心、北京密云县农委、北京双电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10个单位。
验收会上,课题负责人、我校信电学院教授杨明皓代表“农村户用风/水/光发电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组,课题负责人、我校信电学院院长杨仁刚教授代表“农村电网高可靠性供电及供用电节电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组作了工作和技术报告。
“农村户用风/水/光发电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以现有技术为基础,以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的农村户用风/水/光发电系统为目标,针对农村户用发电系统中降低微型发电单元成本、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和设备可靠性、新能源互补优化配置和系统最优控制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了大量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硬件和软件成果。并研究出了小型发电机及其功率变换成套技术、微型水力发电工程评估设计及配套装置成套技术和构建农村户用风水光微型电力系统成套技术,研发了微电网智能控制装置,建设了国内第一个农村户用风水光发电微型电力系统和农村户用风光互补提水供水系统示范工程,为成果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农村电网高可靠性供电及供用电节电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针对我国农村电网普遍存在的网损率高、供电可靠性低、电能质量和安全性差等问题开展研究。在农网优化规划方法、低能耗高可靠性配电方式、低能耗智能化村镇户配电装置、农村电网电压无功优化降损节能实时控制系统、低压动态广义无功补偿装置、配电变压器与农用电机节电技术、基于集束导线的低压配电技术、村镇节电示范工程等多个方面,获得了一大批创新性研究成果。并开发了10个新产品,获得了20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发表了48篇高水平文章。科研成果大量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村多功能低功耗电力智能综合测控终端和农村环保节电型智能配电装置在北京、天津、内蒙、江苏等地区试点及推广,投运4000多套,实现产值近3000万元,每套可实现节电约3000瓦时/年;县域农村电网优化规划软件和电网电压无功降损节能实时控制系统可实现减少电能损耗3.4%和网损率下降3.97%。这些成果也为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验收专家对课题组完成的工作、取得的理论和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示范工程建设等,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验收会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项目办公室主任张忠伦主持,科技部农村中心处长于双民、王峻博士,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调所新能源应用研究中心主任李忠,我校科研院项目处处长严海军以及课题组20多人参加了验收会。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