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环保产品 |
|
“红苇湖以前碧波荡漾,可因为附近的化工厂常年将工业废渣排放进红苇湖内,久积的泥渣让红苇湖变成了‘黑湖’。”提起红苇湖,住在距离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红苇湖3公里处的托里乡的马国栋就感慨万分。 附近化工厂常年将工业废渣排放进红苇湖内,久积的泥渣让红苇湖变成了“黑湖”。 4月13日,记者来到了马国栋家,他家紧挨着化工厂。记者注意到,马国栋家紧闭的窗户夹层内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浮沙。马国栋说,以前的情况比现在还要糟糕,现在政府部门正在对此进行治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成效。 随后,马国栋带记者来到了红苇湖,放眼望去,千亩红苇湖被笼罩在一片黑灰中,湖区外的红砖外墙和湖内原本金黄的芦苇都被染得通黑。 湖边几十名工人更是满身黑灰,他们正在植种树苗,“以前湖边几乎没有什么树,但今年种了好多白蜡树。”马国栋说。 据了解,该湖的污染主要来自于附近的新疆新化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原名新疆化肥厂),在2000年以前,新疆化肥厂用煤和油作燃料,产生的垃圾直接被排放到红苇湖中长达几十年之久,湖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侵害,被排放出的工业废渣一直沉积在湖底。不刮风时,湖面看起来还算清澈,可一刮大风,湖底的粉煤灰就被搅起来,黑灰被扬得到处都是。而该湖又恰恰处于风口,一年365天有200多天都在刮风。 马国栋说,平时在外行走时,也不敢大口呼吸,生怕吸入太多的灰尘会影响健康。此外,由于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当地的养殖业和旅游业发展也长期停滞不前。“它紧邻柴窝堡水库,早在1995年,有人曾承包这个湖用于开发养殖业和旅游业,可放养在湖中的鱼苗大多都夭折了,最后只好转包给了他人。” 不仅如此,化工厂内所排放出的污染物也时刻威胁着柴窝堡湖,虽然两地相距10多公里,但红苇湖地势高,柴窝堡湖处于下游,水流带着污染物进入柴窝堡湖,使得那里的池沼公鱼也曾一度绝迹。 为了有效改善这一恶劣的环境,响应国家大力推行“三废”综合利用的精神,2008年年底,达板城区政府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与新疆金伟瑞化工有限公司合作。 经多次论证和实地勘察,在达板城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新疆金伟瑞化工有限公司利用工业废渣中的碳黑成分,在达坂城区达坂城镇二十里店兴建了碳黑生产加工基地,该基地通过变废为宝来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创造财富,并于2009年3月底举行了奠基仪式。此项目的落地将极大地改善红苇湖的生态环境,从而也表明了达坂城区委区政府和环保局治理污染的决心。 新疆金伟瑞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谭惊侠介绍说,碳黑生产加工基地计划一期投资4600万元,其中2600万元用于建设一座绿色园林式环保化工厂,2000万元用于对红苇湖进行科学治理,如采挖污泥、恢复植被、修路等,从而进一步保护乌鲁木齐市水源地的洁净。 “我们计划利用6到8年的时间内让红苇湖变得碧波荡漾。我国碳黑行业最高的科研院所(中橡集团碳黑工业研究设计院)为我们公司设计出年处理废渣2万吨的工艺,成品色母碳黑1.2万吨,年均销售额可达6千万元。”谭惊侠这样向记者介绍着他们的环保产业的前景。 该项目现已全面启动,同时也为300多人解决了就业问题,月工资平均在2500元左右,工人主要负责清运湖边垃圾、种植树木、修路,并对湖底淤泥进行采挖。“我们计划种植50000棵树,目前已种植了2000多棵白蜡树。”谭惊侠说。 据了解,碳黑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约两吨原料油可以制成1吨炭黑,是一种高耗能产品,主要用于汽车行业、军事工业、建筑材料、民用产品。 目前,达坂城区红苇湖湖底沉淀了近20万吨的工业废渣。在全国化工行业中,利用污泥废渣作为原料生产碳黑的万吨级企业,仅有新疆金伟瑞化工有限公司一家。(记者 朱泓源)(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