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统计数据 |
|
印度经济学家分析称,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首次赶超了中国。然而,印度当今的大问题,不是如何维持这样的增长状态,而是过快的增长速度对短期内国内粮食价格,长期内环境会带来的影响。印度政府和中国政府都在十分认真地寻找着低碳减排的方法,但在这段过程中,他们或许都不愿意被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绑住手脚。
与中国相比,印度无论是整体还是人均,碳排放都要少,因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印度是一个煤炭严重缺乏的国家。印度的电力公司十分担心,在国际石油和煤炭市场上,对化石燃料的过分依赖会迫使它们同中国成为竞争对手。目前,汽油和柴油在印度都需要纳重税,印度政府也开始准备向煤炭征收新税。
事实上,印度计划在未来30年完工的建筑物中,70%动工后被搁置了,印度公众认为这是一种浪费,但从另一个角度反而节省了能源消耗。对比美国或中国,印度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方面占了较大的比例。当今的能源局势,使得许多国家都将大量的资金补贴投放到能源公司中,用以创新他们的清洁技术产品。印度政府十分重视资助贫困的消费者,包括那些依靠煤油来照明和做饭的人,虽然农民可以使用免费电,但每天也仅有几个小时而已。目前,印度的大型电网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成千上万的农村没有电,煤炭发电会消耗0.1美元/千瓦时,而每增加一公里的电线,成本就会上升0.02美元/千瓦时,因此延长电线带来的成本对农村而言是笔不小的开销,显然,对农村而言,分布式太阳能发电比传统能源要便宜得多。印度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准备实施200亿瓦的太阳能计划。
然而,我认为美国对印度和中国的分析不是很客观,如将两国混为一谈,认为他们是美国能源业的威胁,在全球气候变暖这一迫在眉睫的时刻,两国变成了负担等一系列的说法。印度的能源战略方针,与中国有明显的不同。印度将重点放在建设有竞争力的国际公司上,而少有精力关注政府资助的国有公司,印度公众比较担心,作为一个民主社会,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技术积累,使得许多计划往往不太可能实现,这使得印度政府通常不被看好,因此印度根本没有能力快速赶超中国这条“北方巨龙”。
实际上,两国要在低碳的卓越性上进行竞争,气候是关键。说气候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它会影响全球各国设定的低碳发展模式,这些模式通常被分为两类,总体到细节(Top-Down模式)和细节到总体(Bottom-Up模式)。Top-Down模式直译为自上而下,而其延伸含义是指先确定整体思路,设计总体布局,而后考虑细节,而Bottom-Up模式则正好相反。显然,美国和印度都采用的是Top-Down模式,而中国则采用的是Bottom-Up模式,因此中印应密切合作,达到双赢才是最好的局面。 (王林/编译)(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