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综合资讯 |
|
10月29日,作为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之一的“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城市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路径方法工作”平行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紧扣“人民城市·智绘未来”主题,聚焦城市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广邀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与行业翘楚,共探实践路径,为以系统思维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升级、治理提质注入智慧动能。
“‘美丽城市’这一理念体现了人们普遍的愿望:既要功能完善、经济繁荣,也要公平包容、亲近自然。”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区域办事处区域主任石垣和子表示,重庆的实践提供了丰富案例,通过“三线一单”生态管理制度、“巴渝治水”“巴渝治气”等数字平台,以及“山城步道”网络的建设,展示了如何通过创新、数据与社区参与,推动生态保护和生活品质双提升。这些举措与人居署在亚太及全球倡导城市解决方案高度契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刘汉龙以《从自然到建筑:生物建造低碳发展新路径》为题,深入剖析建筑业减碳痛点,系统阐述生物建造的创新理念与实践方向,该理念以微生物、植物、动物及仿生技术为核心,致力于研发低碳、可降解的新材料与工艺,促进工程项目与生态环境深度融合。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王向荣从灰色转绿色、单一转复合、孤立转连接、强控转抚育、低质转优质五个方面,通过京张铁路绿廊、深圳山海连城、厦门中山公园等实践案例,指出了存量发展背景下城市绿色空间更新的有效策略。“关注和重视场地本身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精细设计和有效规划,提升城市的生态服务价值,营建更加绿色和可持续的人居环境。”
北碚区副区长吴镜熙介绍,北碚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缙云山、嘉陵江等核心生态资源,全面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践路径。
“我们高位推动缙云山综合整治,扎实做好‘后半篇’提升文章,累计拆违10万余平方米,2019年获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2021年获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缓冲区搬迁居民445户,实施生态修复77.4万平方米,带动环缙云山发展文旅休闲产业项目32个。”他表示,在此基础上,北碚区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生态渔业等特色产业,打造“静观蜡梅”等知名地标品牌;深挖缙云山、北温泉、金刀峡等资源,发展温泉度假、乡村民宿、研学旅行等生态文旅产业。
“治水业务面广,涉及部门多,存在治污力量分散、涉水数据碎片化、业务系统烟囱化等问题。”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卢利介绍,市生态环境局针对全市8万余家涉水污染源、三江干流入河排污口4012个、动态排查出的1314个农村黑臭水体、143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等管理数据碎片化、问题发现不及时、处置不协同等问题,开发“巴渝治水”应用,打通22个市级部门900余项数据壁垒,共享1.5亿条数据,建立起空天地一体化水环境智能感知网,汇集感知点1.7万余个,实现问题发现时间由原来平均7天缩短为24小时。
“重庆通过科学规划与系统治理,将铜锣山矿区从生态重创地转型为集生态修复、科普教育、文化康养、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景区。”渝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事务中心主任任杰则表示,项目修复矿山2258.55亩,新增农用地2100余亩,吸引游客超125万人次,入选联合国“生态恢复十年”优秀案例。
本次论坛还发布了《建设绿色低碳美丽城市重庆倡议》。 ( 责任编辑: )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