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综合资讯 |
|
时间:2025-10-23 来源:寿光市融媒体中心 |
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寿光市坚持以“双碳”战略为引领,深入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打造“零碳园区”,从工厂车间的节能改造,到农业会展的科技赋能,再到生态湿地的修复保护,探索出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协同共进的“寿光路径”。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钢铁企业总是与高能耗、高排放联系在一起。然而,走进位于寿光市高新区、古城街道的巨能特钢有限公司,这一固有印象被彻底颠覆。厂区内,不见滚滚浓烟,取而代之的是一套高效运转的余气余热综合利用系统,它如同一台高效的“绿色发动机”,将废气废热转化为宝贵的清洁电能。
“通过将产生的富余煤气和潜力余热全部回收,最大限度利用‘三废’及余热等能源,大大提升了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项目负责人表示,基于“变废为宝”的思路,公司投资建设了余气余热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通过回收炼钢、轧钢过程中产生的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及高温烟气,驱动高效发电机组,实现了并网发电。据测算,该项目环保效益显著,投运后公司每年可减少消耗国家电网电力约3.5亿千瓦时,降低综合能源消耗约4.3万吨标准煤,减少碳排放约11.2万吨,这不仅大幅降低了企业的外部用电成本和碳排放,更构建起企业内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循环。
巨能特钢通过实践证明,低碳发展不是企业的成本负担,而是驱动降本增效、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第二引擎”。如果说巨能特钢代表了工业领域的“硬核”减碳,那么每年春天如期而至的菜博会,则展现了现代农业的“绿色”智慧。这里不仅是全球蔬菜科技的秀场,更是一个全方位展示低碳农业理念的立体课堂。
在菜博会的各个展馆,低碳元素无处不在:光伏农业,将太阳能电池板与温室大棚巧妙结合,棚顶发电,棚下种菜,实现了“一地两用”。智慧灌溉,依托物联网技术,对水肥进行精准管控,杜绝了浪费,从源头上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绿色防控,大量运用熊蜂授粉、杀虫灯、防虫网等物理和生物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更令人称奇的是,展会本身也在践行“零碳”理念,通过应用地源热泵、雨水回收系统、节能灯具等绿色建筑技术,菜博会主场馆的运营能耗被降至最低。2025年,菜博会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碳中和证书,成为全国农业展会绿色实践的标杆。
低碳发展的内涵,不仅在于减少排放,还在于积极增汇。生态空间的碳汇能力提升,为寿光低碳发展筑牢了根基。今年,寿光林海生态博览园与巨淀湖双双斩获国家级“零碳景区”认证,成为盐碱地生态修复的标杆。林海生态博览园通过林旅融合发展模式,让万亩林海不仅成为景观,更成为天然“碳库”,每年固碳量达5万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3000万立方米,景区负氧离子含量超2000个,生态价值持续凸显。巨淀湖作为渤海湾畔珍贵的盐碱湿地,通过生态修复工程实现了华丽转身,让景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30%,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显著提升。
逐“绿”前行、勇“碳”新路。在竞逐“双碳”赛道上,寿光市扎实做好产业绿色转型,做好资源消耗“减法”,强化政策协同助力,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等领域多点突破,书写县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 责任编辑: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