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碳市场发展壮大,碳服务如何才能跟上?
时间:2025-5-7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向柳 方朝纲 许芮 陈欣
  目前,全国统一碳市场已形成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强制碳市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自愿碳市场)“双轮驱动”的格局,交易规模持续扩大,“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治理体系加快构建。随着碳市场发展壮大,相关专业服务需求、场景和业态不断发展和迭代。
  
  比如,在强制碳市场,以数据质量精细化、链条化、信息化管理为重点,涌现出了计量检定校准服务、检验检测服务、排放报告编制服务、技术审核服务等专业机构;在自愿碳市场,出现项目设计文件编制、碳汇等计量监测、减排量核算报告编制、项目审定、减排量核查等服务模式。此外,还出现了问题诊断、交易咨询、履约咨询、碳资产咨询、碳会计、碳市场法务、碳金融、能碳数字化、信息披露等服务需求。
  
  碳市场相关专业服务业态在加快成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市场需求尚未充分释放。一方面,强制碳市场覆盖行业和交易主体有限、配额分配总体宽松、尚未引入有偿分配,部分企业加强配额管理的意愿不高,通过配置碳资产增加收益的意识不强。另一方面,目前自愿碳市场项目方法学有限、符合条件的开发项目还不多、消纳途径有限、跨境消纳机制不明确,对专业服务的潜在需求尚未转化为实际需要。
  
  其次,专业服务发展不均衡,检定校准、核算核查、数字化等业态初具规模,碳资产管理、项目开发咨询等服务尚不成熟,行业服务规范等基础要素仍未形成体系,服务同质化、低质化、低价竞争等问题突出。
  
  再次,除检定校准、检验检测、项目审定与减排量核查等个别环节外,其他领域准入门槛较低或不明确,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而且,扶持碳市场专业服务发展的专项政策尚未明确,制度规范碎片化,服务评价和监管体系不健全,跨部门跨地区监管机制不完善,曾出现企业与服务机构串通弄虚作假的典型案例。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加快迈向绿色化、低碳化阶段,碳市场相关专业服务发展将迎来重大机遇。笔者建议,可围绕“测碳、算碳、管碳、降碳、卖碳”,将碳市场相关专业服务作为低碳服务业的核心组成部分进行规划布局,着重培育壮大碳排放、碳资产、碳金融相关服务场景和业态,推动以高水平专业服务助力碳市场高质量发展。
  
  一是健全产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强全国碳市场顶层设计,形成良好的政策预期和转型预期。加快扩大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规模,进一步激发碳市场服务专业化、职业化、规模化需求。创新制定碳市场相关专业服务发展的指导性政策文件,更加主动培育低碳服务业。围绕细分行业领域制定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为专业服务发展提供导则和指引,促进产业生态良性循环。制定低碳服务产业培育和聚集支持政策,推动优质专业服务机构聚集,高质量打造低碳服务产业链、生态圈和产业园。
  
  二是培育壮大机构矩阵。主动对接碳市场多样化需求,推动各类服务机构探索差异化的发展路径,适度错位发展,防范低水平“内卷”和同质化竞争。支持各类机构开展业务,推动节能环保、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信息化等领域服务机构转型升级,拓展碳排放、碳资产和碳金融服务业务,扩大碳市场专业服务机构规模。对标有关标准规范和市场需求,加强服务机构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常态开展碳市场服务能力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等机构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支持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专业服务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打造一批优质服务机构。
  
  三是丰富服务场景业态。坚持“软服务”与“硬服务”相结合,加强专业服务多样化、高质量供给。做大做强传统服务业态,紧扣重点排放单位、项目业主、投资机构、主管部门等服务需求,着力提升多口径统计核算、不同周期数据技术审核、协助执法检查、碳市场培训教育等水平,助力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升。积极培育碳市场专业服务新业态,加快发展能碳信息化数智化服务,壮大碳资产委托管理商业模式,打造能碳管家和新型服务工具,培育碳交易顾问、碳金融顾问等新服务场景。
  
  四是构建综合监管机制。落实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领域机构准入机制,分类明确不同机构开展业务的基本条件。探索分类制定不同专业服务领域的服务评价标准规范,推动专业服务机构定期开展公正性评价等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引领和倒逼相关服务机构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强化生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管等部门的监管联动,推进行政执法与司法审判衔接。适应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要求,建立专业服务机构跨地区监管联动机制。定期发布碳市场专业服务机构名单,编发正面和负面典型案例,发挥典型案件警示作用,强化社会公众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 责任编辑: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杨勇平:因厂施策 协同攻关 多维
李继光:华为以“平台+生态”双擎
全国政协委员敖宏:推动商用车轻量
李文辉代表:建好用好绿色氢基能源
贺雪琴:贝特瑞获评深圳市绿色低碳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凤阳县为绿色出行赋能续航
能源行业持续聚力低碳发展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新“国九条”:以资本市场
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