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理论文章     | 
           
          | 
       
      
        
  
      “推动商用车轻量化低碳化发展,不仅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也是提升我国商用车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2025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敖宏建议,加快提高铝材应用,推动商用车轻量化、低碳化。 
   
  我国明确提出,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商用车是公路运输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以重卡为例,我国保有量约900万辆,占汽车总保有量不到3%,但其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占道路运输二氧化碳排放量的50%以上。”敖宏介绍,“车辆自重每减少1吨,年行驶20万公里的重卡可节省燃油费用约2万元,同时提升载货能力;车辆重量每减少10%,能耗可降低6%~8%,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约7%~15%。” 
   
  从全球范围看,发达国家汽车轻量化已过半个世纪,技术成熟,轻量化商用车市场份额较大,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铝材生产国和消费国、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市场,铝材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还停留在初始阶段。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目前,以铝合金材料为代表的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市场规模迅速提升。铝合金已广泛应用于油箱、储气筒、轮毂、散热器、隔热罩、变速箱壳体、侧防护梁、踏板、箱车框架等。然而,在车厢轻量化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困难。 
   
  “提高铝材在商用车制造中的应用,需要铝加工企业与车企共同努力。”敖宏认为,首先,要开发低成本制备工艺,降低铝制车厢制造成本。以快递快运用半挂车为例,按全生命周期计算,铝车较钢车购车和运营总成本可节省66万元。但是,首次购车时,铝制单个厢体成本9万元,远高于钢制厢体成本4万元。用户难以快速获得残值与运营收益,仍需开发铝制车厢低成本制备工艺。 
   
  其次,开发高强铝合金及配套应用技术。当前,铝合金强度低,全铝货厢相比钢制货厢承载货的能力受限,导致使用部位比较局限。同时,由于车型不规整,局部距离短,限制了摩擦搅拌焊、“胶接-铆接”等连接方式的大量使用,加工将受到限制。需要从新型高强合金开发与铝制车厢结构设计结合入手,综合解决制备技术问题。 
   
  三是设计易于维修的铝制车厢结构与快速维修技术。钢制货箱开裂可采用焊接方式修复,但是对于全铝车厢来说,车厢维修需要专门的工装设备,维修难度大、成本高。需要设计易修复结构,开发简单易行的修复技术,降低维修成本。 
   
  四是推进铝制车厢回收体系政策与商务模式。对于铝制厢体回收,目前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的回收体系,存在废车厢回收时间难以确定、回收渠道难以搭建、回收地点无法统一等问题,导致铝制车厢残值高的优点难以发挥。需推动政府建立废车厢回收政策与商务模式。依托产业链、供应链及金融战略的实施,逐步推广“铝银行”概念,构建产业链循环经济生态,最终形成商用车轻量化循环经济的战略品牌。 
   
  “随着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共同驱动,铝材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敖宏表示。 ( 责任编辑: )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