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四川电池与重庆汽车携手共探新能源发展之路
时间:2024-10-31  来源:央广网  
  宜宾,万里长江第一城,岷江和金沙江在此汇流成长江,向东奔腾而去。当然,滚滚而来的不止长江水。宜宾作为中国动力电池之都,更为重庆汽车产业注入了转型升级的澎湃动力。
  
  10月28日,“川渝一盘棋·唱好双城记”网络主题活动从四川宜宾出发,了解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如何从无到有?又如何沿着长江,涌入重庆,为川渝地区的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多维合作产业深度融合
  
  同一片江水,同一户人家。“川渝地区产业融合度不断提高。四川造的锂电池销往重庆汽车厂,重庆造的汽车又销往四川等全国各地。”拿着自家生产、原材料源于川渝、又用于川渝的电芯,四川时代副总经理杨伟平说道。
  
  在持续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宜宾市与重庆市在新能源领域已有广泛合作基础。在供应链方面,四川时代配套重庆长安汽车和赛力斯问界品牌系列车型,时代长安配套重庆长安深蓝、长安启源、长安引力、阿维塔等品牌系列车型。“其中,时代长安已成为川渝合作的典范,今年1—9月产量4.66gwh、产值26.41亿元,预计全年产量8.5gwh、产值48.17亿元。”宜宾市经济合作和新兴产业局副局长徐健进一步介绍道。
  
  同时,重庆也有19家锂电企业给四川时代供应原材料。“投产3年来,四川时代公司供应链川渝本地化率已超过50%,随着川渝地区产业融合度的进一步提高,这一比例有望达到80%~90%。”杨伟平介绍。
  
  此外,在产业园区共建方面,宜宾三江新区与重庆两江新区鱼复新城共建汽车零部件协同配套基地,推动宜宾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内企业与重庆范围内企业开展配套合作。
  
  在技术研发孵化方面,宜宾引进李克强院士工作团队,联合重庆九龙坡区西部智联公司(李克强院士工作站),总投资4亿元,在宜建设运营智能驾驶类产品、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及“车能路云”一体化等新型研发平台。多维共建、多方合作,川渝携手共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向“绿”出发从“酒都”到“动力电池之都”
  
  川渝新能源产业深度融合的背后,离不开宜宾动力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
  
  作为四川万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宜宾近年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实现了支柱性产业从“一黑一白”(煤炭、白酒)向“一蓝一绿”(数字经济、绿色新能源)的转变,从“中国酒都”到“中国动力电池之都”的产业升级和跨越。
  
  作为新能源之一的锂电产业是川渝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新兴产业。近年来,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锂电龙头企业纷纷落地川渝,并引领带动20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地布局,构建了涵盖矿产开发、锂材生产、电池制造、技术研发和产品销售等全产业链的万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随着川渝联合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携手共建世界级锂电产业集群已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以宁德时代为例,宁德时代在川围绕锂电全产业链已投资25家公司。其中,依托宜宾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浓厚的产业发展氛围,宁德时代宜宾基地蓬勃发展、迅速壮大,已建成四川时代一、二、三、五、六期,时代长安、时代吉利共7个工厂,成为世界级动力电池产业基地之一。
  
  徐健表示,宜宾动力电池产业现已建成产能180gwh,四川时代8期已于2024年8月底正式开工,该项目投产后,宜宾动力电池建成产能将达210gwh,初步构建起“氢氧化锂、磷酸铁锂等上游基础原材料—到正负极材料等6大组件—再到动力电池电芯和新能源汽车整车—再延伸到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生态。


( 责任编辑: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杨勇平:因厂施策 协同攻关 多维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纬景储能绿色未来展示中心展示的
走进中国节能绿色工厂 探寻低碳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