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装机规模半年增长超40% 新型储能"组团"创新
时间:2024-8-5  来源:经济参考报  
  随着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加快规划建设,新型储能发展也步入快车道。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已投运装机超4400万千瓦,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规模增长的同时,调度运用水平也持续提高,调节作用不断增强,为今年迎峰度夏提供了重要保障。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新型储能在安全性、高效性、经济性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为此,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携手多家单位组建中央企业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布局57项重点任务,以有力推动我国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
  
  发展步入快车道
  
  日前,苏州市7座新型储能电站集中投运,总装机容量达41.29万千瓦/82.58万千瓦时,其中6座40万千瓦/80万千瓦时新型储能电站由协鑫集团参与投资建设。经测算,这批储能电站每年可调节供应绿电约4亿度,相当于12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今年以来,集团下属上市公司协鑫能科把握机遇,高效推进,在苏州、南京、无锡、重庆等多个城市接连投运了12座新型储能电站,总规模达70万千瓦。”协鑫集团副董事长、协鑫能科总裁费智表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储能是支撑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同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投资就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之一。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万千瓦/9906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从地区分布看,西北、华北地区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占全国超过50%。从技术路线看,多个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投产,构网型储能探索运用,推动技术多元化发展。从应用场景看,独立储能、共享储能装机占比45.3%,新能源配建储能装机占比42.8%,其他应用场景占比11.9%。
  
  调节作用逐步显现
  
  2024年以来,随着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增加,调度运用水平持续提高,调节作用不断增强。
  
  根据电网企业统计数据,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2024年上半年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达390小时、等效充放电次数约93次,较2023年上半年分别提高约100%、86%。在市场运行较为成熟的山东、甘肃等地区,新型储能调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南方电网公司经营区2024年上半年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达560小时,已接近2023年全年调用水平。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在近日表示,通过调研发现,新型储能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和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的作用逐步增强,有效服务能源安全保障。
  
  例如,山东省创新调用方式,在电力宽松时段,实行独立储能自调度;在电力供应紧张、新能源消纳困难时段,接受电网统一调度,新型储能利用水平持续提升。此外,开展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试点,发挥各类储能功效。2024年上半年,山东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520小时,同比增加153小时,消纳新能源电量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4%。
  
  7月15日,江苏开展新型储能集中调用测试,全省新型储能可提供约500万千瓦顶峰能力。7月23日,江苏电力负荷创历史新高,预计电力缺口约600万千瓦,新型储能在实际应用中提供了约400万千瓦顶峰能力,有效填补了电力缺口,为电力保供提供了重要支撑。据江苏省测算,今年集中投运的新型储能可有效节省其他电力建设投资,预计每年可帮助电网消纳约30亿千瓦时新能源电量,各方面效益明显。
  
  创新联合体布局57项重点任务
  
  快速发展的同时,新型储能在安全性、高效性、经济性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加快推动这一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成为行业共识。
  
  7月30日,在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下,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两大能源央企共同牵头组建的中央企业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正式启动。成员单位包括多家中央企业、地方国企、民营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社团组织。
  
  记者从启动会现场了解到,该创新联合体当前已布局57项重点攻关任务,围绕“高安全、低成本化学储能”“高效率、低成本物理储能”“规模化支撑技术”“多场景应用实证”等四大方向,在能源、通信、航天等行业开展攻关,旨在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产出一批标志性产品,建成一批重大工程和平台,跟踪调整前沿性和颠覆性攻关任务布局,有力推动我国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建设。
  
  下一步,中央企业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将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目标,建立联合攻关团队、联合实验室、联合创新中心、合资公司,搭建中试验证平台,打造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一流创新生态,攻关一批新型储能首台(套)技术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计划3年内,在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规模化支撑技术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成果,在通信、能源、冶金、建筑、交通、航天等领域拓展29个重点示范工程,促进新型储能技术的革新发展和持续进步。


( 责任编辑: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杨勇平:因厂施策 协同攻关 多维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纬景储能绿色未来展示中心展示的
走进中国节能绿色工厂 探寻低碳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