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Timberland:“碳中和”背后的商业故事
时间:2010-12-3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照明是节能灯;道具是在建筑工地找的废旧木料;乐队不插电;用瓦楞纸做沙发;海报用过后还要被制作成环保购物袋……这是国际知名户外品牌Timberland(添柏岚)近日联手北京环境交易所打造的“碳中和”演唱会的现场布置。
  在国内,以“碳中和”为卖点的演唱会还是第一次。
  Timberland显然很珍惜这个“第一”。他们邀请北京环交所和有资质的温室气体测算机构对这场活动进行了碳足迹数据的收集与测算,相关内容包括与会人员交通、电力、纸张等物料的消费。
  “整个活动大约排放了200吨二氧化碳。”北京环交所总经理助理毕建忠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这200吨二氧化碳已经由Timberland通过购买湖南东坪72兆瓦的水电自愿减排项目的碳减排额度来“中和”了,交易价格大约为35元/吨。
  跨国公司的环保牌
  虽然高端户外鞋(Timberland的核心产品)的形象在一些国家已经家喻户晓,但在中国,Timberland还不是一个知名度非常高的品牌。
  和许多跨国公司一样,Timberland征战中国市场也打出了环保牌。Timberland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effreyB.Swartz在接受本报在内的多家媒体联合采访时坦言,“作为一个户外品牌,没有了大山和森林,我的生意也就没有了。”
  据本报记者了解,Timberland实现绿色承诺的重点之一是,在整条价值链上推广使用可持续替代品,包括从产品的设计到工厂制造和供应商选择,比如自愿去除产品中的PVC(聚氯乙烯);增加水性粘合剂的使用量;对工厂和供应商强制执行受限物质计划等。
  Timberland在零售业首次启用了新的产品包装和标签,如百分之百采用使用过的回收材质纤维制作的鞋盒、使用大豆基油墨和水基胶水。最特别的是,Timberland的鞋盒都贴上了“营养标签”,注明产地、生产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007年初,Timberland进一步引入“绿色指数”概念。“绿色指数”标明特定产品材质在环境影响方面的等级:从原材料提取到整个制造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有害物质数量,有机材料、回收材料和可再生材料的使用量等方面进行打分,等级越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就越小。
  但这并不意味着Timberland的环保形象就完美无缺了。2009年,有中国环保组织写公开信给Timberland,质疑其中国供应商之一——上海富国皮革出现环境违规问题。在采访中,JeffreyB.Swartz表示问题已经解决。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Timberland在其中推动了其出现问题的供应商与当地社区和环保组织的有效沟通,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了问题的解决和企业环境表现的提升。马军也表示,在解决这些个案之外,企业还应当建立更加有效的定期检索机制来及时发现并解决相关环境问题。
  国内碳交易市场初航
  Timberland的这次“碳中和”活动是其主动与北京环交所取得联系的,它也因此成为第一个获得北京环交所“碳中和”证书的外资知名品牌。
  然而,像Timberland这样主动找上门的企业并不多。北京环交所是中国成立最早的环境交易所之一,运行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但这一市场目前仍是初创阶段。毕建忠告诉本报记者,从2009年8月第一单自愿减排交易进行以来,截至目前,完成碳中和的项目是15个,交易量不到10万吨,涉及企业包括银行、保险公司、网站、汽车厂商等。
  毕建忠坦言,在中国,碳中和项目“有意愿的企业其实不多”。作为交易机构,北京环交所常常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说服企业,而国外同行则不用费很多口舌。
  不过,好在说服是有效的。比如,一家保险公司做了碳中和项目,同行业的其他公司也会找上门来;此外,一些公司领导者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这也会推动企业来做碳中和。
  虽然场内交易数量在增加,但不论是项目数量还是交易额,与欧美成熟市场相比,中国的碳交易市[FS:PAGE]场仍是起步阶段。
  不过,毕建忠看好碳交易的未来。在他看来,因投资人、出口国等方面的压力,上市公司、出口企业等会有购买碳的需要,并且企业的这种自愿行为会越来越明显。未来两三年,碳的交易量将会越来越多,交易价格也不会仅停留在目前的每吨35元左右,而是会越来越高。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杨勇平:因厂施策 协同攻关 多维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纬景储能绿色未来展示中心展示的
走进中国节能绿色工厂 探寻低碳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