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西门子:高效节能减少大都市碳足迹
时间:2010-11-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两年多前,当戴恩(WolfgangDehen)刚接手西门子能源业务CEO时,他第一站便选择了中国。
  “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只有你足够强大,你才能无所畏惧。”面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提问,他如是说。
  两年多来,他几乎保持着每个月必到中国一次的习惯,关于中国能源的数字,几乎不用查阅任何资料,他就可以与每一位和他对话的人娓娓道来。
  近日,这位被他的同事评价为“为人严肃,做事雷厉风行”的德国人,在北京与《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享了其关于全球能源发展和中国能源战略方面的想法。
  第一财经日报:你如何看待正在勃兴的“低碳时代”和酝酿中的能源科技革命?它们对商业企业的机遇体现在哪里?
  戴恩:世界正在变革。从全球来看,有四大趋势,即气候变化、人口结构变化、全球化以及城市化,并对世界各地的大都市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中国则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大型都市。
  我经常思考的是,如何减少这些大都市的碳足迹。
  总的来说,作为各个国家的工业命脉,电力行业在减少碳足迹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几点非常值得关注。
  首先,便是能源效率,这是贯穿整个能源转化价值链的。从最初的发电端,到最终的用电端,都需要提高能效。在发电端,我们需要更高效率、更大功率,从原来的千瓦特(Kilowatt)到兆瓦特(Megawatt),到了工业应用领域,我们则需要负瓦特(Negawatt),即你使用的能源越少,节省的能源越多,能效就越高。
  其次,在能源结构方面,需要向更加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转变。
  第三,是智能电网。从最初的发电,到电力传输,直到最终用户,每个环节都需要智能化。值得一提的是,配电环节也需要智能化,过去这里是一个盲区,我把它称为“从电网到插座的最后一英里”,这一英里往往耗费了很多能源。
  如何使整个电网都智能化?这涉及到许多不同的技术,比如超高压输电技术、能源自动化技术、软件技术、双向反馈技术等。
  最后,是储能技术。随着风能、太阳能加入电网,这些能源并不稳定,有时候会过量提供,这就需要用到能源存储的技术。
  日报:正陷入“能源饥渴”的中国,对于煤化工带来的间接能源的态度正摇摆不定,你对此有何看法?中国应该发展煤化工吗?
  戴恩:与其他新技术的生命周期一样,煤化工一样需要为客户带来价值,才能有广阔的未来。任何一种新技术,其能否大规模被推广,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是否环保、是否经济、是否能稳定供应能源等,这需要通盘考虑。我相信技术的力量,但人们会不会使用这种技术,还要看这种技术能否给人们带来价值。
  二三十年前,欧洲风电刚起步时,成本很高,政府也没有补贴,但随着规模扩大,成本开始下降,整个行业顺理成章就建立了起来。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光伏发电市场。
  日报:对于中国正在建设的智能电网,你有什么建议?
  戴恩:事实上,我将智能电网称为下一波(nextwave)能源科技革命。有研究表明,如果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力消费端的需求,至少可以减少5%的电力消耗。此外,智能电网还是新能源的最佳拍档。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杨勇平:因厂施策 协同攻关 多维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纬景储能绿色未来展示中心展示的
走进中国节能绿色工厂 探寻低碳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