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水污染 |
|
pm2.5从2017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2年的24微克/立方米;pm10从2017年的6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2年的41微克/立方米;完成32个黑烟车和1个黑烟船舶电子抓拍点位项目建设及升级……在党委政府重视下,佛山市三水区坚持“四源防治”,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硬措施。从2019年至2022年,三水区空气颗粒物污染逐年降低,雾霾天气发生次数大幅降低,其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连续4年排名佛山五区第一。
全省正在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通过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三水区将进一步贯彻省委、市委要求,围绕啃硬骨头抓治污,围绕结构优化抓“双碳”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提高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升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挂图作战管控“工业源污染”
受生产特点影响,火电、陶瓷、砖瓦、人造石等企业会产生大量粉尘,而粉尘又是大气颗粒物主要来源之一。因此,管住粉尘,可减少工业源污染。
“有些人造石生产企业,因为工艺落后,居民对其投诉比较多。后来我们要求企业优化工艺流程,加强废气收集处理,影响随之大大减小。”佛山市生态环境局三水分局大气环境股股长胡文通表示,抓住源头进行管控,成为三水治理“工业源污染”的利器。
通过现场测算,人造石生产企业一条生产线每年会产生约70吨的vocs排放量。企业通过深度治理,优化生产过程废气收集、提升末端治理设施,可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约达50吨(收集效率达到80%以上,处理效率90%以上)。
除了关注敏感行业,三水区还在“工业源”大气污染上加强研判,精准启动预警,及时更新工业污染源精准防治作战图和防治清单。
例如,当地调整能源结构,依法依规推动火电、化工、陶瓷等行业升级改造,开展煤改气工作,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减少电厂污染物排放,对电厂进行超洁净排放改造;在全区范围淘汰高污染燃料锅炉,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实施燃气锅炉低氮燃烧以及生物质锅炉淘汰、玻璃行业清洁能源改造,持续深化重点污染源排放监管,进一步提升大气污染物深度治理成效。
此外,三水还全面完成“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的清理整顿工作,推进“4+2”重点行业企业综合治理。协调陶瓷企业错开高峰生产,避免高峰生产期都在相同月份,以北江为界,南北陶瓷企业进行错峰生产。并加强对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的监管,尤其是开展汽车维修行业实施集中喷漆试点工作,完成1个汽车维修共享喷涂中心的建设。
“我们将深入开展污染防治,一体推进空气污染‘四源’精细治理,突出治理工业污染,提高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三水区委副书记、区长黄海指出,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继续加大力量治理工业大气污染。
加强管控处理“扬尘污染源”
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是三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城建过程中,“扬尘污染源”难以避免。为此,三水通过加强管控来减少污染。
“在扬尘污染源治理方面,街道城建水利办对辖区内建筑工地加大巡查力度,要求各施工单位加强场内裸土覆盖,作业期间必须开启喷淋设施,务必做到‘六个100%’要求。”西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三水的中心城区,西南街道各类施工项目较多。“秋冬季节是街道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时期,所以在2022年底开展的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中,街道强化各部门联防联控机制。”
“去年我们通过区环委办牵头,巡查1200多次各类型扬尘污染源,发现103个问题,这些问题都转交给发改、住建、交通、自然资源部门以及相关镇街落实整改。”区环委办相关工作人员举例,非道路移动机械(施工区域里的挖掘机)如使用劣质柴油,会影响空气质量,因此区环委办对它们所用油品进行抽检,合格率超过71%,比之前大幅提升。此外,区环委办还将情况反馈给区发改、公安等部门,从油品溯源入手,全方位提升监管能力。
2022年,三水继续完善行业扬尘管理细则,采取约谈、处罚、停工、诚信扣分等手段,对扬尘污染违法行为依法从严处罚,建立停工和验收台账。落实“六个100%”不到位的工地要依法实施顶格处罚、责令停工,整改到位并经行业主管部门验收后方可复工。
同时,当地督促施工单位按要求落实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安装pm10、pm2.5浓度实时监测和视频监控,推动施工工地扬尘精细控制和管理。重点加强道路扬尘管控,对广海大道、南丰大道、白金大道、碧云路、兴业路、321国道等车流量大的主干道进行排查,对入接口的分支道路进行全面硬底化,避免车辆进入主干道路时带泥到路上,并做好洒水保洁。督促煤炭经营企业落实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所属扬尘源每季度至少覆盖检查1次。
多措并举应对“移动污染源”
当下,三水正大力发展交通事业,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快速对接。如何减少“移动污染源”,将考验三水城市管理能力。
堵车会增加汽车尾气排放量。为此,三水区环委办努力解决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缓解重点区域交通堵塞。实施中心城区交通微循环治理工程,在文锋东路西南市场段、张边路三水广场段、三达路十一小路段等建设多功能人行天桥。并且对中心城区已建成道路的走向设置、红绿灯、停车场(点)设置进行优化提升和治理,对车流人流密集,严重拥堵道路进行改造、扩宽。同时当地强化白金大道、碧云路、兴业路等重点道路货车治理力度,严查过境货车超限超载、洒漏。
同时,三水大力推动交通工具大范围使用清洁能源。例如,推动中心城区(限货区内)通行的货运车辆清洁能源化,加强船舶使用燃油和水上加油站供应油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完成32个黑烟车和1个黑烟船舶电子抓拍点位项目建设与升级。
“我们加快岸电设施设备的配备和使用,新建码头、港口应当规划、设计和建设岸基供电设施的空间和容量,已建成的码头、港口应逐步实施岸电设施改造,建议船舶靠岸后应优先使用岸电。”胡文通称,全区鼓励推广使用新能源货车,推动物流配送领域改用纯电动汽车,全区公交车全部使用纯电动汽车或氢燃料电池汽车。
部门联动削减“城市污染源”
三水积极改善城市形象提升竞争力,其中削减“城市污染源”就成为一门“必修课”。为此,三水区以部门联动方式,加强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露天焚烧、餐饮油烟、露天烧烤巡察。
当地城管部门通过统筹考核日常道路洒水保洁,按大气污染预警管控提高洒水频次,防止道路扬尘;同时加强饮食油烟管治,要求所有排放油烟的餐饮企业和单位食堂必须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并确保设施正常使用。
为优化中心城区大气严控区域餐饮功能区的设置,当地重点区域敏感区域加强餐饮油烟管控,特别是政府物业更是严格管理引导退出,不再出租经营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行业,特别是餐饮企业。
“我们将依托环委会工作平台,以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考核为抓手,精准实施大气分级管控措施。”佛山市生态环境局三水分局局长陈新汧指出,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当地将加快推进工业生产和生活电气化进程,控制交通领域碳排放等措施,通过“四源防治”打造高品质的“三水蓝”。 ( 责任编辑: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