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水污染 |
|
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我市持之以恒,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以群众身边的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弱项、补短板,促进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持续改善,在水资源保障和水生态修复方面取得新突破。
在水资源方面,坚持节约优先,保障生态用水。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将再生水配置纳入计划用水管理,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大力实施再生水循环利用示范工程,借鉴星海湖补水水质提升样板工程,以工业回用、绿化用水和生态补水为主要途径,初步构建成“污染源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循环利用”的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完善再生水输配设施、拓宽再生水利用渠道、加强再生水监测监管,实现水资源节约、污染物减排、水环境质量改善、水生态恢复的协同增效。在水生态方面,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有针对性地实施一批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项目,开展以“水下森林”为核心的水生态修复工作,通过种植芦苇、苦草、水葱等水生植物,构建以沉水植物、微生物、底栖生物、浮游生物共存的水生态系统,推进植树造绿、水土保持,恢复河湖自然岸线,重构健康的水域生态系统,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在水环境方面,深化污染治理,持续提升水质。组织做好入河(湖、沟)排污口审批备案工作,对工业、建筑、餐饮、医疗等企事业单位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放污水活动进行监督管理,重点企业安装水质水量在线监测装置并与污水处理厂进行联网,强化污水全过程动态监测;用好全市9个人工湿地,建立湿地运行维护制度和专业管理机构,统筹考虑,预先调节,通过优化集布水等强化措施改造的近自然系统,实现水质净化功能提升和生态提质;加大水质监测力度,动态掌握出入境流域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从“大动脉”到“毛细血管”,将水源环境治理向纵深、源头、治本全面推进。
目前,黄河石嘴山段水质连续五年保持ⅱ类进ⅱ类出,沙湖平均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全市境内劣v类水体全面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100%,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实现了由水污染治理为主向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等流域要素协同治理、统筹推进转变的新格局。( 责任编辑: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