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水污染 |
|
1月14日下午,中山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决定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水污染治理的议案》(下称《议案》)作为大会议案。
《议案》提出,深入推进水污染治理,加快改善河涌整体环境,建设“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美丽中山,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举措。中山尽管在推进水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中央、省的工作要求,人民群众的期盼,周边城市相比仍有差距。
近期,中山市召开了水污染治理动员部署大会,研究制定《中山市水污染治理总体工作方案》,明确未来几年全市治水的总体思路、技术路线、目标任务、责任安排,坚决打一场没有退路的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为加快推进中山市水污染治理,《议案》建议做好如下工作:
加快推进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一是聚焦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关注、水质较差、群众反映强烈的河涌,加快推进重点河涌水体整治,在2022年底前要完成中心组团未达标水体整治主体工程,完成青岗涌、土瓜涌、白庙涌、沙边涌、三涌等5条央督河涌整治项目,消除黑臭;二是加快推进市政污水管网、农村污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扩容、支管到户及污泥处理厂扩容等项目建设,完善水污染治理相关技术导则,同时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治理样板,并及时总结提炼行之有效的做法及经验,以点带面高效推进全市水体治理工作。
持续优化水体整治方案。坚持科学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流域治理,对治水技术路径和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完善,根据河涌水系特点、污染源及居民产业分布情况,科学分析工业、生活、农业污染及水体生态容量需求,制定“一河一策”精准治理,确保治一条成一条。同时,坚持暗涵治理与河涌治理同步推进,按照“能揭尽揭”的原则,条件允许的暗涵优先考虑揭盖复明,恢复河道功能,无法复明的则考虑采取截污、清淤、涵内分流等措施,从源头进行截污,实现正本清源,破解暗涵污染、河涌水质不稳定难题。
加强统筹协调,合力改善水环境质量。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各相关职能部门要优化审批流程,强化资金保障,针对项目用地审查、施工报建、资金支付等环节开辟绿色通道,实现再提速;属地镇街要夯实职责,明确涉河违建清拆、流域污染源摸排、河面河岸保洁、工程涉及交通疏导及群众协调等工作的责任单位、任务时限,把工作分解到岗、具体到人,强化责任考核,齐心协力攻坚未达标水体整治。
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一要督促施工单位加大人员投入,优化施工时序,协同开展各类分项工程,力争治理一段见效一段、完工一条成功一条,又好又快地推进项目建设。二要制定专项指引,健全督导检查机制,确保施工单位履职到位、文明施工,实现工程质量、进度和整治成效的协调统一,杜绝工程“翻烧饼”。三要持续严格规范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把好每一道关,严守法律法规和廉洁纪律的底线,确保把水体整治工程建设成质量过硬、人民放心的廉洁工程。( 责任编辑: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