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水污染 |
|
12月29日,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十三五”期间,我省在全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中,连续取得良好、优秀等次,位居全国前列。“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从祁连山、黄河上游涵养功能提升、水环境风险管控等多方面发力,打造鱼鸟水草和谐共生典范。
2016年—2020年,甘肃省在全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中,连续取得良好、优秀等次,位居全国前列。截至到2020年,全省38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国家要求达到92.1%),高于国家平均水质优良比例约17个百分点(全国平均水质优良比例为83%),劣v类水体断面比例为0%(国家要求控制在2.6%);18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为100%;18个地级城市重点监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均达到优良;35个地下水国考点位极差控制比例为8.57%(国家要求控制在31.4%),全面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目标任务。
“十三五”期间,我省累计争取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3.37亿元,用于支持黄河、渭河、大夏河、洮河、马莲河、散渡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162个。18条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完成整治并达到“无黑臭”等级。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进一步提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平,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体主攻方向是:“建一带”(构建黄河干流和主要支流为框架的沿黄生态带)、“保两库”(保障刘家峡水库和九甸峡水库水生态系统稳定)、“治五区”(开展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区、隆中陇东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中部沿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区和陇南长江生态保障区系统治理)、“守多点”(守护珍稀动植物栖息地和重要水生态空间,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 责任编辑: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