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成都建筑产业总产值达到7800亿元
时间:2021-11-19  来源:九派新闻  
  记者昨天从成都市住建局获悉,《成都市建筑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印发。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建筑业发展规模的目标:实现建筑大市向建筑强市跨越。到2025年,成都全市建筑产业总产值达到7800亿元,“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6%;全市建筑业增加值达到175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8%;不断提高建筑业技术与劳动生产效率,到2025年,劳动生产率达到48万元/人、建筑业装备技术率达到10210元/人。
  
  “十三五”成都累计完成
  
  建筑业总产值2.55万亿元
  
  “十三五”时期,成都建筑业发展情况如何?《规划》中进行了总结。
  
  首先,在建筑业规模方面,建筑业规模日益壮大,“十三五”期间,成都全市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55万亿元,建筑业增加值4968亿元,税收收入达到1011亿元。
  
  另一方面,在转变建造方式方面,“十三五”期间,成都全市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累计开工装配式建筑近1亿平方米;装配率由20%-30%提升至30%-50%。被列为国家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建成(在建)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43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基地9个、省级示范基地12个;装配式混凝土部品部件产能达到315万立方米。
  
  在提升绿色建筑性能和品质方面,“十三五”时期,成都全市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243万平方米;建立了“成都市公共建筑能耗监测信息化系统”,实施69栋共286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绿色建筑全面覆盖全市新取得建设用地项目,总面积累计突破2亿平方米,并形成了天府国际机场绿色片区、新川绿色生态城区等规模化应用成果;245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十三五”期间,成都深入推进全市建筑领域营商改革,先后印发实施改革试点1.0方案、优化提升2.0方案和深化改革3.0方案,采取减环节、降成本、优服务等一系列举措,将工程建设项目类型从2类细化为11类,审批部门从25个减少为10个,审批事项从71项精简为33项,将全流程审批总用时从平均219个工作日压减至90个工作日以内。
  
  此外,在建筑企业发展方面,到目前为止,成都全市有建筑业年度总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9家,300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2020年全市共有8家企业入选“2020年中国建筑业综合实力100强”。
  
  到2025年构建产业集群
  
  建设形成建筑业产业生态圈
  
  《规划》对成都市建筑业在产业结构、新型建筑工业化、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发展提出了具体任务目标。
  
  在产业结构方面,成都将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市场优质资源,促进大型企业做强做大。到2025年,建设形成建筑业产业生态圈,构建轨道交通、建筑机械、新型建材、城市运维、设计咨询服务、装饰装修等产业集群,建筑制造业营收达到1500亿元,建筑服务业营收达到1000亿元。
  
  在新型建筑工业化方面,成都将加快推进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建立较为完善的装配式建设工程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到80%。
  
  在科技进步方面,“十四五”期间,成都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要显著提高,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初步建立,产业基础、技术装备、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突破一批智能建造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一批智能建造关键技术装备,建成一批智能建造示范工程。到2025年,累计创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70家,累计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1家,新增发明专利500项,新增国家级工法20项。
  
  在质量安全方面,要形成“成都建造”品牌竞争优势。争取“十四五”期间获得鲁班奖、詹天佑奖、国优奖、天府杯的项目达到550项。建立以人为本的行业安全文化,推进工程安全监管信息化和工程安全管理标准化。确保建筑工人100%实现上岗前安全培训。
  
  在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方面,到2025年,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执行不低于70%节能标准。降低既有建筑能耗水平,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累计实施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不少于200万平方米,全市新建建筑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60%,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
  
  此外,在队伍建设方面,成都将培养一批优秀企业家、高素质的技术及管理专家和能工巧匠,以及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产业工人规模不断扩大。力争到2025年,建筑施工现场从业人员中中级工占比达到40%以上,新增10000名以上一级建造师。培养一批建筑企业自有工人,建筑工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基本健全。

( 责任编辑: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杨勇平:因厂施策 协同攻关 多维
李继光:华为以“平台+生态”双擎
全国政协委员敖宏:推动商用车轻量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走进中国节能绿色工厂 探寻低碳
万里同心,共护黄河|60组家庭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