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冯奎:低碳发展是中欧城镇化合作的主线
时间:2021-11-8  来源:中国发展网  
  由中欧专家共同参加的第三届首都发展高端论坛国际会议11月6-7日在京成功举办。这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德国史学会、中国欧洲学会等单位共同举办。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在论坛主题演讲中建议以碳中和为主线和重点推进中欧城镇化合作发展。
  
  过去的10年中,中国的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城镇化率达到63.89%。冯奎指出,由于四个条件相继具备,中国进入了以超特大城市引领的都市圈和城市群时代。这四个条件分别是大城市快速发展;区域交通条件极大改善;许多中小城市融入到城市网络体系;区域协同的治理能力不断提升。预计到2035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75%;超特大城市数量继续增加,比“七普”的数量还会有所增加。中国将会有20个左右的重要的城市群,另外将有50-70个都市圈。未来,将形成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各类新城区相互联系的发展空间。同时,城乡融合水平得到提升,传统上城乡二元化的人口管理结构将彻底消除。
  
  冯奎认为,城镇化与碳排放二者的关系比较复杂,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组合关系。从中国的发展来看,中国各地正采取措施,力求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排放的减缩效应。
  
  这些减缩效应来自于如下一些政策与行动:更集约紧凑的规划,例如中国提出北京、上海等城市城市建设用地要减量化。更多新技术扩散,特别是在城市群、都市圈范围内推广更多先进的减排技术。更好的交通组织,这包括轨道等公共交通部分取代私家用车,也包括规划和使用更多数量的电动新能源汽车。更加绿色的生活方式,比如推广垃圾回收利用,等等。
  
  冯奎认为,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仍然会对二氧化碳排入产生实质性的扩张作用。中国的人均gdp刚过1万美元,在世界上仅排名68名,工业化、城市化都没有完成。在当前发展情境下,城镇化意味着更多的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将会增加。人均收入水平在此过程中显著增长,人均消费会增加。城乡间、城市间流动人口规模巨大,流动频繁。一系列因素会导致排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冯奎建议称,欧盟27国作为整体早在1990年就实现了碳排放达峰,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领跑全球,拥有世界上参与国最多、规模最大、最成熟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国与欧盟委员会曾于2012年5月签署有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共同宣言。未来十年应紧抓城镇化与碳中和领域的合作。
  
  在他看来,中欧在城镇化领域推进碳中和合作,共同愿景是实现更加绿色与高质量的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同时实现技术与市场充分结合,达到经济社会共同繁荣的目标。合作主体既包括中央政府及其部门层面,更重要的是在地方层面,包括区域、城市、新城、乡村等,企业家的参与尤其必不可少。
  
  合作的内容十分丰富,至少包括:低碳城镇化发展规划、低碳产业转型、低碳的能源供应与需求管理、低碳的城市交通公共交通和智能交通、低碳的城市绿色建筑、低碳的城市治理等。合作平台建设包括且不限于:低碳规划专家咨询组建设、碳排放交易体系项目、应用示范城市项目、培训中心建设等等。合作机制包括多层次的协调机构,如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市场化机制、社会团体的协同及援助等等。
  
  

( 责任编辑: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以低碳发展驱动产业绿色变革
践行节能低碳 铅山县英将乡在行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