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陈雨露: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近14万亿元
时间:2021-10-21  来源:北京日报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10月20日晚,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平行论坛举行首场论坛,与会嘉宾聚焦“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议题,探讨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趋势、新思路、新理念。
  
  中国高度重视金融在绿色与低碳发展中的作用,是最早发展绿色金融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介绍,过去五年间,中国积极构建绿色金融政策框架,支持绿色与低碳发展。截至目前,中国绿色贷款余额接近14万亿元,绿色债券存量规模接近1万亿元,均位居世界前列。同时,中国绿色金融资产质量整体良好,绿色贷款不良率低于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平均水平,绿色债券尚无违约案例。
  
  绿色发展成为疫情后国际经济复苏的亮点,中国是绿色复苏的积极践行者。2020年,中国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gdp突破100万亿元,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比较2019年提高1个百分点。陈雨露表示,这表明中国在应对疫情期间,仍然坚持了绿色发展的主基调。绿色金融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复苏做出了贡献。
  
  各大金融机构也在积极行动,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中国建设银行董事会秘书胡昌苗透露,据不完全统计,建设银行绿色信贷支持的项目节约标准煤近4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000多万吨。未来,建设银行还将继续推进绿色金融发展,优化绿色金融政策、加大创新力度、加大资源投入和配套支持,主动优化信贷结构,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以绿色金融助力低碳发展。
  
  仅仅一年时间,“碳中和”如今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热词。中国石化原董事长傅成玉认为,未来金融机构在大力支持减碳技术、新能源技术的同时,还要大力推进esg(environment、socialresponsibility、corporategovernance,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投资,推动企业治理进步,担当更大社会责任,在这方面,金融机构要对所投资项目的公司治理、社会责任把关,推动企业在信息披露上走向公开、透明。
  
  针对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的新趋势,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透露,今年已形成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预计本月底将正式公布,该路线图将成为指引g20国家未来几年可持续金融发展的主要路径。
  
  “中国必将从绿色技术创新和投资浪潮以及经济向近零排放转型带来的就业机会中受益甚多。目前中国绿色产业的就业人数已经超过了煤炭产业。”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马丁·芮泽(martinraiser)表示。中国经济向近零排放转型将需要大量投资。一些估计显示,在2014年至2030年期间,应对气候和环境挑战每年将需要2.3万至7.2万亿人民币(相当于3200亿至1万亿美元),公共部门预计只能提供其中的10%左右,所以扩大来自私营部门的可用资金规模至关重要。
  
  如何弥补绿色融资缺口,他建议,其中一个方面是,虽然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但可用工具的范围仍然比较窄,主要是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需要推出范围更广的产品来帮助为低碳经济转型提供融资,包括绿色抵押贷款、绿色建筑基金、绿色汽车贷款、绿色资产证券化、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和债券等。

( 责任编辑: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以低碳发展驱动产业绿色变革
践行节能低碳 铅山县英将乡在行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