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低碳建筑——环保节能新风尚
时间:2010-9-15  来源:中国能源信息网  
低碳建筑是指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建筑体系,与“绿色建筑”的内涵基本一致,但它更加关注从建筑材料、设备到施工建造再到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采用生态建筑、节能技术、生态材料等,通过合理的开发强度,降低物耗,提高能效,实现建筑低碳化。
  人们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二氧化碳排放量猛增,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而全球气候变暖会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威胁。实际上,城市里碳排放,60%来源于建筑维持功能本身上,而交通汽车只占到30%。
  具体到房地产行业就更是能耗大户。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另外,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能源都参与其中,碳排放量很大。因此,应尽快地建设绿色低碳住宅项目,实现节能技术创新,建立建筑低碳排放体系,注重建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并形成可循环持续发展的模式,最终,使建筑物有效的节能减排并达到相应的标准,这是中国房地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开发商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体而言,低碳建筑具有以下几大关键优势,对于地产价值的提升大有裨益:降低运营业主和用户的日常成本,例如,水电、纸张及设施维护人员工作时间;高于非低碳建筑的预期资产价值;更好的采光条件,以及自然通风带来的优于空调系统的空气质量;低碳、节能使建筑物获得社会赞誉,有利于增加形象提升和市场营销机会等。长期而言,如果政府出台的政策使能源价格和碳排放成本不断提高,业主将倾向于选择更节能、环保的物业设施。
  英国贝丁顿就是一个典型的零碳社区。
  “我们要创造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设计一个高生活品质、低能耗、零碳排放、再生能源、零废弃物、生物多样性的未来。”贝丁顿零能耗发展项目(简称BedZED)的设计师登斯特这样来形容BedZED。
  BedZED是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社区,是英国最大的环保生态小区。贝丁顿社区拥有包括公寓、复式住宅和独立洋房在内的82套住房,另有大约2500平方米的工作空间。自居民2002年入住以来,它蜚声世界,是国际公认最重要的可持续能源建筑与居住的范例。
  英国为高纬度岛国,冬季寒冷漫长,有半年时间都为采暖期。为减少建筑能耗,设计者探索了一种零采暖模式:生态村的所有住宅都朝南,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玻璃阳光房。屋面、外墙和楼板选用了300毫米厚的绝热材料,窗户选用内充氩气的三层玻璃,窗框选用木材以减少传热。
  自然通风系统得到了精心的设计,BedZED屋顶上矗立着一排排色彩鲜艳、外观奇特的热压“风帽”(WindCowl),源源不断地将新鲜空气送入房间。这种被动式通风装置完全由风力驱动,可随风向的改变而转动,利用风压给建筑内部提供新鲜空气,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此外,其内部设有热交换器,可回收排出废气中的50%—70%的热量,从而来预热室外寒冷的新鲜空气。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行
科普行动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
上海电气:加快绿色低碳发展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