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企业黄页 |
|
初秋的8月,记者深入鄂尔多斯库布齐沙漠进行采访。汽车驶过黄河大桥从高速公路下来,一拐弯,周边的景色立刻大不一样——眼前刚刚还是漫漫黄沙,转眼间眼前就绿树成荫。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就坐落在那一片绿洲之中。而这片绿洲,正是伊泰的杰作。
“在未来的10年里,我们还将每年投入1亿元实施碳汇林工程,通过植树造林吸收外排的二氧化碳。”伊泰董事长兼总经理郝喜柱表示。据了解,今年3月,鄂尔多斯市启动了旨在“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的植树造林工程,组织200多家煤炭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碳汇林工程建设工作,伊泰就是其中之一。在公司项目建设推进的同时,伊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施碳汇林工程,2010年已投入8295万元,完成种植乔木257.5万株、灌木472万株、草坪面积55.5万平方米、景观面积10455万平方米。
伊泰创立于2006年3月,是由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控股的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的一家以煤炭间接液化技术为支撑的股份制大型化工企业。伊泰煤制油项目一期工程为16万吨/年,于2009年3月建成投产,成功出油,总投资约27亿元。据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郝喜柱介绍,伊泰煤制油项目是我国煤炭间接液化具有完全自主技术产业化的第一条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是企业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研发及产业化风险,加快推进国家煤变油能源战略实施的重要工程。对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基合成油技术的产业化,实施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带动煤炭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是伊泰间接煤制油项目进入试生产的第二年。经过先后三次试生产,截至2010年6月30日,项目已稳定运行5640小时。该生产项目的满负荷运行,标志着我国煤间接液化制油成套技术从中试到工业化放大获得圆满成功。根据该公司规划,到“十二五”末,该公司将建成煤矿—煤制油—乙烯延伸加工一体化的年产500万吨煤制油生产基地,石脑油、液氮、柴油、液化石油气、石蜡成为公司的主营产品,同时发展太阳能综合利用业务。
郝喜柱对记者说,低碳经济将是未来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虽然煤制油项目属于重化工业项目,但公司坚持环保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检查、同步考核,着力建设自律与他律“两手抓”的环保管理体制和机制,在自治区地方煤炭企业中伊泰率先设立环境监察部,积极推进生产工艺的改进,加强矿井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面推进矿区生态建设和恢复,建立起企业环境管理监督员队伍,有效增强了企业环境自律能力。
在节能降耗和节水方面,该公司大量使用空冷,投资近1亿元把“水冷”变为“空冷”,使耗水量大幅下降;利用水煤浆气化技术,将大量生产污水、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回用于水煤浆制备工艺;装置尾气、低压蒸汽用来发电,可以解决全厂用电量的一半;上马脱硫装置,产出的硫全部回收,不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副产灰渣供给附近制砖、制水泥的工厂,还将建设灰渣提取氧化铝的项目,每年可以处理120吨废渣,化害为利。
“目前,我们公司每生产一吨煤制油,可产出6.5吨二氧化碳,其中有80%通过净化装置实现了完全捕集,而且捕集到的二氧化碳的纯度达到97%。”郝喜柱表示,“我们把这部分二氧化碳作为减排的一项重大课题,正在与美国一家公司研究如何综合利用,成功后将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减碳能力。”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