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水污染 |
|
亳州市强化系统治理,实施联防联控,多举措加强引江济淮亳州段输水廊道水污染防治,加快推进饮用水源由地下水源置换为地表水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环境屏障。
强化系统治理。对调蓄水库周边200米、500米范围内污染源进行了全面排查整治,划定亳州市调蓄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对西淝河、茨淮新河流域60条主要支流开展3轮排查,共发现沿河污染源2584处,建立问题清单,逐个乡镇通报问题,压实整改责任,目前所通报问题已基本完成整改。
强化水质监测。结合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工作,在西淝河、茨淮新河新建水质自动站6个,其中国考断面3个、市控断面3个,项目建成后,加上已建成的西淝河利辛段国考断面水质自动站,西淝河、茨淮新河可实现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精准掌握水质变化情况。
强化联防联控。与阜阳市建立两市跨西淝河联防联控联治机制,签订《关于建立跨西淝河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协议》,两市河长制工作实行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实现上下游一体化系统保护,有效促进跨境问题解决。
强化部门协作。市城市管理局按照水源地保护要求,将调蓄水库现场巡逻与视频监控相结合,确保24小时实时管控。市农业农村局将输水廊道支流治理、沿河村庄改厕等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利辛县明确西淝河、茨淮新河全流域禁渔期,并通过“退耕还林”措施,清理两岸农作物,设置防护林,保护水域环境生态平衡。
( 责任编辑: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