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水污染 |
|
近年来,黑水县坚持以河长制为总抓手,以联治、全治、共治、长治“四治”模式,以“水清、河畅、堤固、岸绿、景美”为终极目标,扎实推进毛尔盖河小流域、黑水河小流域“两河流域”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取得了初步成效。以更高站位强“联治”。始终将专项整治作为政治责任来履行,要求全县上下树牢“四个意识”,恪守“四个服从”,坚决贯彻执行。编制完成《黑水县2020-2021年度河道采砂实施方案》,制发《黑水县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方案》《黑水县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工作问题整改方案》,将央省环保督察和州县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同时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等深度融合,确保落实落地。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原则,压紧压实县乡村三级联动治水责任,定期召开河长制成员单位工作联席会,协商解决具体问题;建立微信互动群,实现工作无缝对接。以更宽视野抓“全治”。严把审批源头,落实最严水资源管理制度,有力遏制排污总量;严控污染源头,加快截污项目建设,25个沿河行政村污水处理站已建成运行;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头,依法关闭和拆除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与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完成西尔镇、知木林镇1000人以上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规范化建设。全面开展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在治理中打出保水增量、截污减排、畜禽退养、岸线整治、执法监督、河道保洁、日常巡河等七大“组合拳”,坚决将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全面开展城乡美化工程,拆除黑水河芦花镇查拉村河段阻水构筑物350米,转运土方2500余方,大黑水河沙石多镇段已初步完成22千米的河湖管理范围划定。以更强合力促“共治”。加快构建社会化参与体系,引导群众共同参与、共同治理、共同监管。在政府门户网站、手机台、电视台设立专栏,在各主干公路路口、村(社区)设立宣传窗、宣传栏,组织开展“保护两河流域”环保志愿活动,积极宣传生态理念、环保政策。充分运用网格化建设成果,清除环境治理的死角和盲点,全面完成2020年“厕改”任务,污水横流、厕所脏臭等农村环境痼疾顽症得到有效整治,增强了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聘请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和有威望的寓外乡友、热心群众担任环保监督员,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同参与水环境治理监督。以更实机制保“长治”。建立健全水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实现全域河湖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建立服务指导机制,成立巡河工作组,不定期开展业务指导和综合巡河督查工作。建立示范引导机制,羊茸村规范建房示范点后,在全县移民搬迁点位实现了整村推进集中规范建房,厕所、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有力保护了两河流域水环境;高标准建设五处砂石经营点,为砂石规范经营提供了“标杆”。建立考核督导机制,推行河长制月巡查、季督查制度,及时通报乡镇河长制成绩单和各流域水环境状况;加强对“河长(湖)长”绩效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失职、渎职导致水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从严追究责任。
( 责任编辑: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