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半年了,上海垃圾分类“整体成效好于预期”
时间:2020-1-8  来源:新华网  
  为解决垃圾围城、资源化利用难等问题,从2019年7月开始,上海率先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生活垃圾分类曾呼吁和试点多年,但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此次上海的分类效果如何?如何解决以往分类难、分类后又混成一桶运走的问题?日前,科技日报记者跟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到上海,进行了实地采访。
  
  注重细节:居民参与100%、垃圾减量35%
  
  生活垃圾分类涉及每个居民,小区是分类成败的关键。上海长宁区中山公寓小区里,记者在所有的楼层前都没有看到垃圾桶,而在小区大门左侧有个小屋子,这就是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点。投放点里设有四类垃圾的感应门,居民把垃圾按类别分别投放。由于装湿垃圾的塑料袋必须“破袋”后分别投放,所以小屋里专门设置了洗手池,供居民“破袋”后洗手使用。
  
  从小区大门迈出,左边紧挨着垃圾投放点的是湿垃圾压缩和生物降解设备。长宁区周家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朱文华说,2019年10月,在街道的支持下,中山公寓小区引入湿垃圾降解设备,基本做到“湿垃圾不出小区自行处理的目标”,既避免了垃圾中转运输中的垃圾滴漏,又便于居民集中投放,更减轻了物业的管理成本,小区环境显著改善。
  
  小区居民林先生也告诉记者,实施强制分类前,党员、楼组长等志愿者多次上门发放宣传手册,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签名墙、小喇叭等工作,让居民清楚了解到生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四分法”要求等。并根据大家对“破袋”后,厨余等湿垃圾容易弄脏手的问题,增设了洗手池;很多人早出晚归的情况,设置了一个24小时的“误时投放点”。
  
  据统计,中山公寓小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比例达100%,源头分类精准率达98%,垃圾减量35%,垃圾资源可回收利用达45%。“垃圾减量、资源增量、社区扮靓、环保添绿”已逐步成为小区居民共同追求的环保理念。
  
  全民参与:楼宇和公交增设配套设施
  
  静安中华大厦是一座建于2005年的写字楼,入驻了各行业单位约220多家,常驻人员约2000多名,每天的垃圾产生量相当大。记者看到,大厦每个楼层都设置了分类投放点,院子里的总垃圾房里也配置四类标准收集箱系统,增设了智能湿垃圾处理设备。
  
  静安区人大代表、大厦物业管理方中企物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华说,大厦明确了分类驳运机制,确保驳运途中垃圾不混装,并通过合同形式,明确法律责任和义务,从法律上约束业主和租户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形成了“1+1+1”的垃圾分类管理模式,即一套垃圾分类管理制度、一个垃圾分类管理公约、一份物业管理补充协议,约束业主与租赁户严格执行办公楼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现在,中午自己带饭的人员比例大幅上升,如果点外卖的话,也不会点太多,尽量全部吃完,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大厦里一位企业员工说。
  
  除了小区和写字楼,上海的宾馆和公交车都对生活垃圾分别做了相应的配套。记者住的宾馆里,不同的垃圾桶分别标示“干垃圾”“湿垃圾”,要求分类投入。上海市人大代表、金高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施政说,上海的公交车上也撤掉了垃圾桶,但在公交枢纽和终点站增设了分类垃圾箱。“一些人可能是扔完垃圾就匆忙上车,我们在公交车上专门放置了供市民擦手的湿纸巾,为‘破袋’投放提供便利。”
  
  全程管理:分类转运处理、使用可追溯系统
  
  “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前,就有市民不停给我们打电话咨询和建议;条例实施后,市民们问得最多的是,他们把分类做好了,后面运输会不会又混到一起?”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许丽萍说。
  
  垃圾转运也是关系到分类效果的重要一环。记者在上海环境物流有限公司一分公司(徐浦基地)看到,装着不同生活垃圾的集装箱车会开到不同的垃圾倾倒口,不同的垃圾在压缩后被分别装进不同的集装箱;通过桥吊和叉车等把集装箱运到码头上,再通过船舶,经黄浦江转运到老港生活垃圾处理厂分类处理。
  
  徐浦基地目前主要承运徐汇、黄浦、长宁等6区的生活垃圾,2019年运输量约5270吨/天,压缩量1250吨/天。实现了垃圾全程分类化处理模式,目前,基地拥有9个泊位,其中3个泊位就是专门用于处理湿垃圾的。徐浦基地总经理唐建英说:“我们还使用了可视性、数据化的生活垃圾可追溯系统,在后台就可看到运输垃圾的车辆数量、收集垃圾的实时重量等,如果发现哪个小区垃圾分类做得不好,还可反馈到前端,督促小区整改等。”
  
  上海市《关于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情况的报告》显示,半年来,分类的“整体成效好于预期”。截至2019年11月,上海干垃圾处置量减少33%,湿垃圾分出量增长一倍,约8710吨/日,远超指标量的5520吨/日;可回收物较2018年12月增长3.7倍,有害垃圾分出量增长13倍多。

( 责任编辑:李婷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行
科普行动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
上海电气:加快绿色低碳发展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