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水污染 |
|
12月23日记者从南昌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我市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及水污染防治。 生态环境监管:提高违法成本健全体制机制 全市生态环境监管迈上新台阶。全市生态环境监管惩罚手段越来越严厉,生态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根本扭转,通过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处罚上限、规定按日计罚;丰富处罚种类,如行政处罚中有责令停业、关闭、责令停产整治、责令停工整治,没收、取消检验资料、治安处罚等。 同时,在江西省“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南昌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系统、南昌市企业监管警示系统、中国南昌和绿色南昌网站对行政处罚信息、红黄牌信息、信用黑名单信息等依法进行社会公开。生态环境违法成本显著提高,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得到根本扭转。 在监管方式上,环保部门采用日常巡查、联合检查、双随机检查、专项检查、投诉处理检查、督查、稽查、挂牌督办、约谈建设项目主要负责人等方式开展多样化行政执法工作;在处罚手段上,综合运用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拘留等手段,严厉打击偷排偷放、数据造假以及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弃物等恶意环境违法行为;在监管手段上,借助移动执法终端、便携式电脑及打印设备、音像记录设备、无人机等“科技环保”手段开展环境执法巡查,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的科学性、精准性。 此外,我市在开展生态环境监管和执法过程中,针对企业的具体环境行为区别对待,分类处置,坚决不搞“一刀切”。 2019年1-11月,全市立案233件,作出行政处罚231件,执行到位案件190件,结案案件161件。1-11月,对342家企业下达了《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189家已经整改到位,153家企业正在整改。 水污染防治: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战保障饮用水环境安全 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我市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制定并印发了《2019年南昌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积极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明确了2019年-2020年我市落实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的主要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以赣江流域和鄱阳湖南昌湖区总磷问题为工作重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清磷”行动,通过看现场、查监控、核台账、做监测的方式,对全市屠宰及肉类加工等11个涉磷重点行业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共核实企业482家,确定了131家涉磷企业清单,督促3家超标排放企业完成整改,未发现“三磷”(磷矿、磷化工、磷石膏库)问题。 在保障饮用水环境安全上,我市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12个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全部完成保护区划定;全市42个乡镇(含“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已批复保护区1个,35个饮用水水源地已完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编制,并申请省厅评审。面对今年我市罕见的干旱灾情,除每月、每季度定期对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源地开展水质监测外,从十月份开始,要求各县区加大辖区内饮用水源监测力度,增加监测频次,密切关注水质变化情况,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2019年1-11月,我市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均为88.9%,与上年同期持平,且优于国家、省级考核目标(77.8%)要求;17个县区跨界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比上年同期(94.1%)上升5.9%。全市加油站地下油罐改造完成率为100%,居全省前列。( 责任编辑:李婷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