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中国提前兑现碳排放量强度下降承诺 全民低碳行动中
时间:2019-11-28  来源:央广网  
  11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
  
  经初步核算,2018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比2005年累计下降45.8%,相当于减排52.6亿吨二氧化碳。这个数字已经提前达到了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绿色低碳成热门行业碳市场建设逐步推进中
  
  在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消除贫困等系列艰巨任务的情况下,我国为持续减排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比如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散煤替代、关停散乱污企业、推动产业调整升级。地方政府不再一味地强调GDP增速,而是把绿色发展放在重要位置,绿色低碳正在成为各地发展的热门行业。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19年7月,中央企业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265万吨。截至2018年底,我国累计淘汰关停落后煤电机组2000万千瓦以上,已经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
  
  以这家水泥厂为例,不仅一改大家心目中烟尘弥漫的固有印象,还通过处理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经过技术设备上的不断升级,将生产每吨水泥的耗煤量从110公斤以上降到了92公斤左右,耗电量从90度降到了65度。这种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污泥和危险废弃物,已成为水泥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除了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要求企业减排,我国还从2013年开始,在深圳等七个城市试点碳排放权交易,由政府规定企业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这个指标可以自用,也可以在企业间出售和购买。将碳排放变为有价资产,通过市场机制鼓励企业主动节能减排。在开展试点的地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都实现了下降。
  
  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很多深圳市民最直观的感受之一,就是来自于整个城市公交车以及出租车的逐步电动化。
  
  2017年底,我国宣布在全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发电行业率先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上,分阶段分步骤推进碳市场建设。
  
  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李高表示,中国将加快出台重点排放单位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办法、核查管理办法、交易市场监督管理办法,把制度体系构建起来。
  
  低碳意识逐步提高移动互联网让低碳生活触手可及
  
  值得一提的还有个人的身体力行,中国人的绿色低碳意识在逐步提高,移动互联网还为意识转化为行动探索出了独特的中国方案,让低碳生活触手可及。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今年八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每4个中国人就有一个用手机办事,每天有3.5亿人次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共享单车、网约车平台覆盖全国,超过一亿人网购绿色商品,旧物回收闲置循环成为新潮流。而在互联网平台上,数亿网友通过移动支付、走路等行为积攒能量,在手机上种树,过去三年累计为地球种下了1.22亿真树,面积相当于1.5个新加坡。

( 责任编辑:李婷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杨勇平:因厂施策 协同攻关 多维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纬景储能绿色未来展示中心展示的
走进中国节能绿色工厂 探寻低碳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