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环境观察:多一些耐心 多一些支持
时间:2019-8-20  来源:中国环境报  
  随着强制垃圾分类的实施,对于垃圾处置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显现,如干湿垃圾分类后,一些地方的终端处理能力还欠缺,尤其是湿垃圾处理能力不足,一些地方没有有害垃圾处理点,一些地方因配套没跟上,导致混装混运。对此,有些人士开始对垃圾分类是否必要产生质疑。
  
  垃圾分类事虽小,承载的意义却不小,对于降低垃圾处置成本、资源的回收再利用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事情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我们不能因为在推行垃圾分类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就对垃圾分类进行否定。
  
  事实上,垃圾分类看似一件小事,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收集、投放、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无论是分类的标准、垃圾的收贮,还是处理的工艺等,任何环节出纰漏,都可能影响垃圾分类的实际效果,消解人们的参与热情。难题很多,困难也不少。垃圾分类倡导了多年而进展缓慢,见效不大,也正说明了这件事情的困难程度,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是可以预见的,我们不应否定或者就此作罢。
  
  继上海实施垃圾强制分类之后,根据计划,还有46个重点城市将陆续推进这一工作。近期垃圾分类产生的一些问题也正好给其他城市“提个醒”:垃圾分类的一些相关工作还不够完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光有强制的分类还不够,还需要提高末端处理能力,畅通垃圾分类的处理脉络,保证垃圾分类处理各个环节无缝衔接。
  
  垃圾分类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大功告成,在这一过程中,更需要社会公众对垃圾分类的积极参与,少一些焦虑,多一些耐心;少一些质疑,多一些支持,久久为功,只有这样,垃圾分类的新风尚才会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
  
  

( 责任编辑:李婷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行
科普行动
厦门出台9项措施支持绿色低碳经
中建四局:锻造低碳引擎,创建多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