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建得好更要用得好 促环保也要促发展
时间:2019-5-9  来源:中国环境报  
  “信息化手段对环境监管的作用大、支撑好,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瓶颈。”在5月7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来自生态环境部门的与会代表在谈到信息化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感受时,表示了相同的看法。 
   
  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统一规划、数据共享不充分、数据使用挖掘不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偏低等问题。如何挖掘海量“沉睡数据”的价值?如何打通“数据孤岛”?如何变“数据仓库”为“数据成果”?与会代表在座谈中积极献计献策。 
   
  ■关注一:数据如何“强整合”? 
   

  一直以来,由于统筹规划不足、各自为战,形成了大量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如何将原来小而全的“烟囱式、孤立型”的信息系统转变为专而精的“大平台、大系统、大数据”? 
   
  “数据共享不完善,一数多源、数据打架,多头上报数据、多头下发数据等问题十分普遍。”一位代表坦言。 
   
  应该说,这是困扰很多地方的大难题。四川、江苏、福建等地通过出台保障措施来强化大数据整合。 
   
  在四川,通过制定《生态环境数据共享管理办法》、统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等措施,实现纵向、横向数据共享,切实解决数据打架的问题。 
   
  在江苏,通过出台《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数据资源目录》《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办法》《环境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一个目录、两个办法”,促进生态环境各类业务数据、其他部门数据和互联网数据融合。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江苏整合生态环境监测、污染源监管等8个方面212项信息资源,实现重点领域监管数据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 
   
  福建在全国率先建成的省级生态环境大数据云平台,已经初步实现了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的现代化和环境管理的智慧化。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在谈到数据运用问题时,强调要立足现有信息资源,充分挖掘现有信息系统的潜力。“对过去用得不好的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评估,根据当前新的监管需求,进行优化升级和归并整合。” 
   
  在讨论中,大家表示,应加强生态环境信息管理的顶层设计,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扎实有效推进信息化建设。 
   
  ■关注二:数据如何“深应用”? 
   

  讨论中,与会代表都将讨论聚焦到“用”这个关键字上。 
   
  实践中,很多地方建设和应用脱节,为建设而建设,形成许多僵尸系统。“建”和“用”如何统一? 
   
  在广西,建成了涵盖行政办公、移动办公、综合业务管理等20多个子系统的广西环境监管与预警信息系统,所有子系统在同一个网络下运行,所有处室和单位在同一个平台办公。 
   
  广东构建的“一个平台,三级应用”的自动监控管理云架构,实现了对重点排污企业监控上下贯通、全天在线。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给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2017年5月12日,广西钦州天锰锰业有限公司在建储罐发生硫酸泄漏事件,运用应急指挥系统实现了前方与后方的协同指挥,为事件及时处置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在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全面梳理了环保办事事项,接入上海市“一网通办”平台,实现了生态环境服务“最多跑一次”,使企业和市民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在江苏,打通了11个涉企业务系统,实现数据实时更新,为第一时间获取企业信息提供了支撑。 
   
  各地推进信息化的实践证明,业务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只有大力推进业务工作与信息化工作的深度融合,才能最终实现以信息化带动环境治理的现代化。 
   
  多地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都紧紧抓住了“应用”这个牛鼻子。正所谓,离开了业务部门的应用,信息化系统就是个没有生命力的空壳。 
   
  “要进一步明确业务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其业务应用的作用,构建以单位为主导、业务部门为主体、信息部门全力保障的信息化工作新机制。”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建议。 
   
  在讨论中,大家对于强化人才技术保障表达了一致的看法:借脑借智,解决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才能让数据真正转起来。 
   
  ■关注三:数据如何“促发展”? 
   
  信息化建设,不仅引领环境管理转型、助力治污攻坚,还有利于做好服务、促进高质量发展。 
   
  福建、广西、四川等地运用信息化平台助力环境管理决策、处理突发事件和提供公共服务已成为常态。 
   
  在广西,生态环境数据中心通过集中分析处理、实现数据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海量数据不断转化为科学决策。此系统还实现了与其他业务部门数据资源的共享交换和业务协同,有针对性地提出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江苏,通过全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实现生态环境数字化“一本账”,对水、气、土、生态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动态评价、实时反馈、信息发布,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支持,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各地基于信息化系统建设,不断创新审批流程、监管方式、服务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 责任编辑:李婷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行
科普行动
厦门出台9项措施支持绿色低碳经
中建四局:锻造低碳引擎,创建多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