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环保技术 |
|
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展开,上市公司也纷纷行动起来。已有数据显示,沪市1420家披露年报的公司中,超六成披露了环保相关信息,其家数较上年大幅增加,且披露内容更详细、披露质量上了新台阶。 沪市公司环保信息披露数量和质量的“飞跃”,离不开监管的引导。近年来,上交所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实践中,上交所以信息披露监管为抓手,督促沪市上市公司切实承担起环保方面的社会责任。在监管引导下,上市公司的环保信息披露逐渐升级,以往公司对环保信息披露避重就轻、简单描述的情况发生了积极变化,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定期报告中主动、翔实地披露了环保信息。在我国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作为国民经济建设主力军的沪市公司,正以实际行动在环境保护方面起到表率作用。 沪市环保信披质量明显提升 2017年度,在各方面政策的引导下,沪市公司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环保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都取得了实质性进步。 1420家披露2017年年报的上市公司中,有855家披露了环境保护相关信息,接受市场和投资者的公开检验。披露环保信息的家数较2016年年报的255家大幅增长235%;其中,386家属于生态环境部公布的重点排污单位,另有439家是自愿披露环保信息。 从披露内容看,语焉不详的少了,充实有料的多了。大部分公司均按有关规则要求,详细披露了公司的环保相关信息,信息披露质量迈上新台阶。例如,绝大多数公司不仅披露了所涉及的主要污染物名称,还对排放方式、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及环境自行监测方案等情况进行了披露,让投资者全面了解公司的排污情况及防治措施。又如,上海医药(601607,股吧)、中国神华等部分大型蓝筹公司在社会责任报告中,以形象的图表披露环境保护的投入和进展,增强了信息披露的可读性。 煤电钢铁:超低排放已见成效 从年报披露的信息中可以发现,一批行业呈现出积极变化,煤电就是一个典型。 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印发的《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要求,逐步降低平均供电煤耗和严控大气污染物排放,到2020年部分现役和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克标准煤/千瓦时。那么,截至2017年底,上市公司的执行情况如何呢? 年报显示,整体来看,沪市17家煤电公司节能减排任务多已接近完成,部分甚至已提前完成超低排放任务。据相关公司披露,沪市煤电类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对现役发电机组进行升级改造。例如,华电国际2017年的环保资本性和成本性总投入达55.87亿元,占其当年营业收入的7%。又如,浙能电力(600023,股吧)和申能股份(600642,股吧)在2017年已提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全年供电煤耗低于300克标准煤/千瓦时。其中,申能股份全年供电煤耗为292.37克煤/千瓦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发布《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重点推进粗钢产能200万吨及以上的钢铁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力争2020年底前完成钢铁产能改造4.8亿吨,2022年底前完成5.8亿吨。 2017年年报的相关信息显示,沪市绝大多数钢铁企业不仅在经营业绩上保持了稳定增长,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持续投入,为后续超低排放的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宝钢股份(600019,股吧)的吨钢综合耗能、余能回收总量、吨钢耗新水等主要能源指标,自2014年以来连续三年逐年向好,工业固废中的资源综合利用率大于99%,危险废物合规处置率100%。此外,公司余热发电累计多发0.9亿度,通过降低水管网损耗全年节约新水200万吨。( 责任编辑:李婷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