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智能能源网获关键进展 中国能源效率或提高15%
时间:2010-8-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近日,备受业界关注的中国智能能源网课题研究报告通过了国内外专家的评审。据了解,智能能源网一旦能够在全国推广,每年大约可节省至少4亿吨的标准煤,有望把我国能源效率提高15%。其将创造出可观的节能减排空间和经济价值,并催动中国多个产业的快速成长。
    历时半年多、牵动各方眼球的中国智能能源网课题研究终于有了关键进展。
    记者近日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下称“国经中心”)智能能源网研究组获悉,以郑新立为总顾问、武建东为组长,涵盖了中国电力工程顾问公司、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等10家国内外知名机构参与的这项重大课题已形成研究报告初稿。7月15日,报告初稿通过专家评审。近日,国经中心在北京召开成果会,向国内外业界首次公开了智能能源网的研究成果,并得到充分肯定。这次会议也被誉为国际上第一次“关于智能能源网的历史性交流”。
    一位国经中心高层人士指出,智能能源网建设将创造巨大的节能减排空间和经济价值,并催动中国多个产业的爆发式增长。而未来一旦该规划在全国推广,每年大约可节省至少4亿吨的标准煤,将把我国能源效率提高至少15%。
    智能能源网课题通过专家评审
    《中国智能能源网发展模式及实施方案》课题是由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委托国经中心承担的“十二五”能源规划重大课题之一。该课题建基于我国能源专家武建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的以综合网架为基础的应用能源学说,明确了智能能源网的概念、四大系统、八大子网络、十要素流程模型以及智能能源网的变革和应用。
    该课题首次提出了广义和狭义智能能源网的概念。前者指将人类使用的能源转变为更高效率、更智能配置、更加清洁和更加安全的体系结构、互动能力和运营模式。后者则包括智能油气网、智能电力网、智能水务网、智能热力网、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工业管理和智能交互架构管理。这八个部分相互影响,将会形成一个智能互动的、全新的能源产业体系。
    此外,智能能源网的十大流程要素包括生产、输送、分配、市场优化、运营、服务、客户、远期能源价格管理和监管、碳权利管理和不同能量网架间的优化互动。这十要素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并获得国际智能电网联盟等国际机构的高度认可。有权威专家甚至认为,它可能替代现有的智能电网的七要素流程。目前,研究组已完成了国际上第一份智能能源网流程图。
    而在7月15日的专家评审会上,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作为委托方的代表,邀请中国工程院、中国能源研究会、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机构的有关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课题进行了评审。
    一位参与评审的专家表示,该课题反映了国家能源战略规划需求的方向,且对现有美国能源部、美国电科院、欧洲技术论坛以及中国国家电网的坚强智能电网概念都有更加创新性地提升,超越以单一电力系统网架智能化为主的改革方案,在更大范围的能源领域中确立了能源体系的智能化。而作为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国家,中国应该享有在这个领域重要知识产权的收益。
    而在8月5日于北京召开的成果会上,中国关于智能能源网的研究成果首次向海外能源界公开,同样得到高度认可。
    国际标准制订已提上日程
    而在另一些专家看来,智能能源网最重要的贡献还在于,其对人类能源体系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可以指导人类此次能源结构演化按照最高效的方式运行。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监会原主席、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柴松岳在会上表示,目前解决全[FS:PAGE]球能源战略转型的理论体系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单网架的智能电网发展方案,这个方案注重以电力系统为主的智能化改革;其二就是武建东教授提出的综合网架的智能能源网的发展方案,这个方案认为不同能源网架间需要实现更高效率的配置和互动,以实现分行业、多产业的能源智能化。“经验告诉我,按照综合网架理论推动智能能源网建设,可能有更好的效果,也能使中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落到实处。”柴松岳说。
    而武建东认为,这套新理论将可实现从科层制的能源结构到多元互动能源结构的结构创新。和传统的能源结构相比,新的能源结构包含四大并列的产业系统,即智能化的集中分层式能源生产和输送系统、先进的储能系统、智能终端能源系统、智能能源服务系统。
    显然,这四大产业系统中蕴含着颇为巨大的产业增长机遇,这将在未来中国推广智能能源网的过程中逐一展现。而对呼之欲出的第三次能源变革而言,这四大产业系统的提出也是一次能源理论、体系的变革。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智能电网联盟主席Guido Bartels在此次会上还透露,通用的国际智能能源网标准制定已提上日程。而此前已被委任为国际智能电网联盟理事会理事的武建东则被赋予了组织标准制定的重任。
    据悉,国际智能电网联盟和全球智能电网联合会目前已达成共识:通过智能能源网标准的研究,能够促进全球在智能能源网的协同创新,提高全球能源效率,促进国际先进城市之间的经验交流,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不仅如此,上述各方认为,通用的国际智能能源网标准将提高人类在发展清洁能源上的共同使命感,为世界新能源变革建立一个更为稳定的运转架构。
    智能电力和智能油气网将成“双引擎”
    本报记者随后从研究组获悉,智能能源网学说有着十大变革应用,其中首要一点就是将智能电力和智能油气网打造成中国发展智能能源网的共同引擎。
    据武建东介绍,当前中国推进智能能源网建设有三条主要路径:一是直接推进智能能源网的八个组成部分的建设;二是推动以电力为主的智能能源网建设;三是推动以电力和燃气为主的智能网络建设。“从能源架构来说,至少要做到将智能电力和燃气网络作为突破口。这主要是因为电力、燃气均是高压、中压、低压兼具的两个能源网络。如果单独推进智能电力系统,将使转型成本加大。因此我认为,智能电力和智能油气网是中国发展智能能源网的共同引擎。”武建东说。
    他认为,以燃气网作为突破口有几大优势:燃气网络资产一般由地方掌握,可以形成以城镇为中心的改革格局;燃气网具备与其他网络之间互动的基础;最新技术已经使得燃气网也可以作为终端能源主要供应者,即用燃气发电直接解决终端用电问题;中国煤炭具备大量汽化的条件;燃气可以作为新能源机动车的理想动力支撑。
    与此同时,武建东指出,发展先进的储能系统建设将是中国能效水平的命脉。
    从中国能量的生产和消费结构分析,未来5年,网络化储能设施可以将中国能源消费的10%直接存储,中国能源的20%可纳入缓冲存储;未来10年,网络化储能设施可以将中国能源消费的10%通过大容量储备直接存储,中国能源的30%可纳入缓冲存储。“如果将分散式和孤岛型的中国储能实例联结成网络并实现优化,中国能效至少能够提高8%,如果推向更高级的储能网络运转形式,中国能效可提高10%,相当于2011年可节省3亿吨标准煤。如果由此推动构建全球储能系统网络,相当于激发一次能源局部产业革命,造就一个创新的新能源产业。”武建东说。
 [FS:PAGE]据悉,中国建立储能产业的要素包括:直接储能;缓冲系统储能;实现不同能量的智能配置储能;建立公共的虚拟储能网架;推进以城市为主的储能系统建设;推进以市场化为主的储能交易市场建设。
    此外,武建东还提出,中国工业用水的三分之一可以来自海咸水淡化、智能建筑是建设智能终端网络的核心、城市是智能能源网建设突破口、市场化是智能能源网建设的有力驱动等几大革新观点。
    国经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在会上表示,如果智能能源网可将能源效率提高至少15%,以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而论,全国每年大约可节省至少4亿吨的标准煤,一举创造巨大的节能减排空间和经济价值;同时,发展智能能源网可以较大幅度提升不同能源网的效率,引领传统的互联网等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带动包括先进的通讯、传感、储能、海量数据优化管理和智能控制等技术的发展。(陈其珏)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行
科普行动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
上海电气:加快绿色低碳发展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