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碳排放权
时间:2018-5-9  来源:百度百科  
  碳排放权是具有价值的资产,可以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换——减排困难的企业可以向减排容易的企业购买碳排放权,后者替前者完成减排任务,同时也获得收益。这就是碳交易的基本原理。专家认为,碳排放权可能超过石油,成为全球交易规模最大的商品。

  产生由来

  美国有3亿人口,约占全球人口的5%,但美国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总量的24%。中国人口约占全世界的20%,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仅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3%。中国人均排放的二氧化碳是美国的1/8,是日本、欧盟的1/4。可以说,造成气候变暖的二氧化碳,主要是西方在上百年的工业化过程中排放的。根据《京都议定书》安排,欧美等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的二氧化碳减排指标分别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要减排8%、美国7%、日本6%、加拿大6%、东欧各国是5%—8%。前一阵召开的欧盟春季首脑会议,更是雄心勃勃地要把减排指标提高20%。

  《京都议定书》在减排手段上,除了鼓励各国使用新技术以外,也允许各国用经济手段来控制排放,比如欧盟征收环境税、中国征收排污费等。欧盟还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指标分配给各成员国,就像我们过去给每家分粮票一样。但指标的分配很难完全平衡,不够用的国家只能花钱买排放指标。碳排放权的交易市场逐渐红火了起来。

  世界银行发表的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前9个月,欧盟成交了7.6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而2005年全年的交易量仅为3.24亿吨。按照24美元的加权平均成交价格计算,欧盟配额的市场价值达到189亿美元,比上年翻了一番还多。而同期在美国芝加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和英国,排放交易也都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

  除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为减排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同一时期,发展中国家贡献的减排额约为2.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全球碳市场总成交量的21%。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交易中,中国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二氧化碳的交易价格也像交易所里的股票一样,经常出现较大波动。2010年4月中旬,欧洲气候交易所创下了每吨30欧元的纪录,但在5月中旬又跌破了10欧元,2007年的期货价格则已降到了4欧元。据统计,2006年的前三个季度,在CDM中,每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平均交易价格是10.4美元。

  中国代价

  欧盟试图为温室气体的排放权计价,把温室气体排放权纳入所有在欧盟起降航班的成本。EUETS将以航空业在2004年至2006年期间的平均排放量为基础值,设定2012年总的排放额为这个基础值得97%。在这个总值范围内,根据各航空公司排放额在2010年总排放额的比率,分配各航空公司在2012年的排放额。剩余的配额必须通过参与EUETS的拍卖有偿取得。据悉,该配额从2012年起将逐步减少。在2012年,航空公司85%的排放额度都可以免费获得;一年之后,免费配额将削减3%;以后循序递减,到2020年将不存在免费的配额,全部实行拍卖机制。

  整个航空业在2012年的配额是2004-2006年基数的97%。2012年,85%的配额将是免费发放的。也就是说,如果某航空公司将维持2010年的航班次数,而且没有成功的减少排放,那么它需要购买17.5%的排放权。

  据中国民航局的测算,中国民航业仅2012年一年就将向欧盟支付约8亿元人民币用来购买这17.5%的碳排放权。如果要新开辟到欧洲的航线或者增加航班,上述成本更高。2012年以后,任何新增的航班将为其100%的排放购买排放权。如果不按照欧盟的规定做,那么将拿不到首期82.5%的免费碳排放权,甚至会被禁止飞入欧洲。

( 责任编辑:张旭庆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杨勇平:因厂施策 协同攻关 多维
李继光:华为以“平台+生态”双擎
全国政协委员敖宏:推动商用车轻量
李文辉代表:建好用好绿色氢基能源
贺雪琴:贝特瑞获评深圳市绿色低碳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凤阳县为绿色出行赋能续航
能源行业持续聚力低碳发展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新“国九条”:以资本市场
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