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事迹追逐 |
|
浙江万马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副经理刘晓光进公司5年来,工作认真负责,刻苦钻研技术,对现有的工艺进行研究改进,为公司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2005年自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电信电缆专业毕业后,刘晓光进入万马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新产品开发、工艺文件编制、原材料规范工作。“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每天面对众多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客户,并进行不断的挑战。我喜欢这种感觉。”去年,他在研究中发现,聚氯乙烯绝缘电缆长期工作温度为70度,而且含有卤素,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聚氯乙烯电缆市场需求量大,又不能舍弃。作为一名技术工,刘晓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如果能够到一种既符合环保要求又节约成本的替代材料,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产生这个想法后,刘晓光利用所学的知识,翻阅了大量书籍,和实验室人员进行了多次载流量和耐压击穿试验,提出了用不含卤素的硅烷绝缘材料替代聚氯乙烯绝缘材料的方案,使电缆的长期工作温度提高到90度,载流量提高了30%。据统计,此方案一年可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210万元。
销售是“开源”,而技术降成本就是“节流”。为让企业能够在更大程度上节约成本,刘晓光在平时工作中不断刻苦钻研技术。低压电缆的导体有圆形和扇形,扇形导体可节约大量的后续成本,刘晓光通过不断的研究,提出现行低压电缆导体90℃替代100℃,大截面导体全部采用扇形的方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刘晓光发现,大截面扇形导体在成缆时容易发生导体“隆起”,为了攻克这个难题,刘晓光放弃休息时间,蹲点分厂和技术员不断的分析研究,对绞线工艺进行了改进,最后终于成功了。该项新工艺全年可节约50万元,同时绞线时可减少牵引废线,全年又可节约铜、铝共10万元左右。他发明的减少扇形电缆废线装制获得了国家专利。
在采访中,不善言辞的刘晓光总是这样说:“这些成绩不是我一个人的,是我们公司全体职工的,若不是公司为我们提供这样好的创新平台,我不可能取得这些成绩。”正是这种甘于奉献的精神,使刘晓光爱企如家,也正是因为他爱企如家,使他在工作中有了创新的干劲和冲劲。(记者:董洁敏)(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