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市民观察团走进武汉二郎庙污水处理厂 悄悄把口罩放回包
时间:2016-10-28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张晟

  每一滴进入武汉市水务集团二郎庙污水处理厂的生活污水,经过13个小时的处理后,就能达到国家一级A的排放标准,这种水不仅不会污染自然水体,还能养鱼。
  
  近日,长江日报市民观察团近40名团员来到这座污水处理厂参观。厂长何雯茵称,该厂排放的尾水每10分钟就要被检测一次,水质数据直接传输至环保部门,真正实现了远程监控。

  13小时连闯四关污水变清水可养鱼
  
  市城投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目前运营9座污水处理厂,其中二郎庙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东至罗家港,西至蛇山南,南抵东湖,北到临江大道,包括武昌旧城北部地区以及武昌徐家棚、杨园、梨园等地区,服务面积32.3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74万人。
  
  何雯茵说,该厂对污水进行处理,主要包括物理和化学处理两种方式,再经历泥水分离、消毒等过程,可谓连闯四关。
  
  物理处理主要是使用粗、细两种格栅,对随着污水进入厂区内的垃圾进行拦截和打捞,过滤后的污水进行沉淀,并进入化学处理的程序。化学处理主要对氨氮、总磷、总氮等进行处理,控制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等指标。上述物理、化学处理过程大约需11个小时。
  
  之后,处理过的污水进入二沉池,进行耗时约1.5个小时的泥水分离,最终在出厂前,还要经受约半小时的消毒过程,最终将达标尾水排入沙湖港。
  
  “经受13个小时的‘锤炼’,污水变成了尾水,颜色和味道也从黑臭变成了澄清无味。尾水不仅可以养鱼,还可以供绿化使用和市政冲洗道路使用,真正变废为宝。”何雯茵说。
  
  生物除臭无异味厂区好像一座公园
  
  走在二郎庙污水处理厂内,市民观察团不少团员都在感叹,厂区内闻不到一丝一毫的异味,少数团员悄悄把提前准备好的口罩放进了包里。
  
  据了解,这座污水处理厂是全市首座采用生物除臭技术的处理厂,何雯茵说,在化学处理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产生异味,生物除臭技术就是将异味抽进一个特殊装置内,让气体在喷淋状态下通过携带有微生物挂膜的活性炭,起到净化效果。
  
  “喷淋使用的水与净化过程中产生酸性气体相溶,每天大约产生900至1000吨污水,再进入我们的污水前池,进行循环式处理,不让一滴污水外漏。”何雯茵说。
  
  网友“邓广”说,一进入厂区,看不见污水污泥,却好像进入一个公园。全封闭的生物池和沉淀池,绿树花草整齐有序。网友“椿桦”说,二郎庙污水处理厂内没有异味,厂内郁郁葱葱,桂花飘香,像是一座美丽的公园。
  
  尾水每10分钟被自动检测一次
  
  在厂区的东南角,市民观察团团员们见到了尾水排放口。它的旁边有一个上了两道锁和一个门禁的白色板房,不少团员好奇想进去瞅瞅,但均未能如愿。
  
  何雯茵向大家解释说,这个房子是污染源在线监测基站,是环保监控专业设备存放的地方,只有环保部门执法人员和受到环保部门委托的运营维护单位技术人员,才有钥匙和门禁卡得以进出,这样做能够杜绝人为干扰数据的可能性。
  
  据了解,从排放口流入自然水体的尾水,每10分钟就要被自动检测一次,一天被检测的次数达到了144次,这相当于二郎庙污水处理厂背后有双不休不眠的“眼睛”,厂内处理的尾水质量如何,都逃不过在线监督的“火眼金睛”。
  
  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和2012年相比,预计到今年底,我市中心城区将累计新增污水处理能力70万吨/日,达到248.5万吨/日,处理能力提高39%,现有12座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标准整体提高一个等级。
  
  同时,中心城区新改扩建污水泵站17座,达到59座,新增污水收集管网680公里,达到1900公里,管网完善率由55%提升到86%,“一张干网全覆盖”的格局基本形成。污泥处置能力达到1300吨/日,实现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 责任编辑:梦祥鹤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
邹骥:绿色低碳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院士专家研讨储能破局破卷新路径
张天任:持续深化合作 在绿色循环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1
长沙“宝宝巴士”助力绿色低碳出行
科普行动
厦门出台9项措施支持绿色低碳经
中建四局:锻造低碳引擎,创建多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丨氢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政策解读丨绿电直连试点政策三大亮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