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低碳百科 |
|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水、地、电等资源能源),有效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内涵及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为实现这些基本内涵,绿色建筑始终坚持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
为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绿色建筑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设计,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此外,根据地理条件,还要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在建材和配套产品上,绿色建筑要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相关节能产品。
为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尽量减少资源的使用,并最大限度的使资源实现可再生利用。
绿色建筑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绿色建筑外部设计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选材上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2006年6月1日,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正式颁布实施。2007年11月,由建设部组织的唯一经过官方认可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正式启动,该评价标识工作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填补了中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的空白,使中国告别了以国外标准来评价国内建筑的历史。
建筑的开发商、业主可以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经过评估认证,对于确实达到绿色建筑等级者,颁发证书和标志;对于达不到绿色建筑等级者,将不得冠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根据住建部和财政部的发文,绿色建筑二星级有45元/平方米的补贴,绿色建筑三星级有80元/平方米的补贴,另外部分地区也有当地政策进行补贴,例如青岛,一星级补贴40万,二星级补贴60万,三星级补贴80万。
目前我国26个省份可以自己评价一星和二星的绿色建筑,三星绿色建筑需要到住建部绿标办和城科会进行评定。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速度南方快于北方,绿色建筑发展较多的省市有广东、江苏、上海,现在北京和天津发展速度比较快。(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