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学校行动 |
|
“不知什么时候起,在中国的大环境里悄然的刮起了一股奢侈之风。”可以说,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老百姓一直颇有好感的“勤俭节约”的古老传统反倒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和头脑。值得我们思考的是,目前“铺张浪费”这一现象已经不在局限在成人领域,铺张浪费的行为也逐渐趋于青年化和常态化。通过整理新闻资料不难发现,当前的大学生、准大学生们,尤其是条件优越的大学生们似乎更不知道“勤俭节约”为何物,中国的大学生在逐渐的丢掉“勤俭节约”这一好传统!
在各大新闻网站中不难发现,在大学校园里,在大学生这一个群体中,“铺张浪费”现象是具有铺天盖地般的发展趋势,更有愈演愈烈的倾向:
1.大学生吃光饭菜成了罕见现象
据有关报道调查发现,大学生食堂倒掉的饭菜总量为学生买饭菜总量的28.3%。以此推算,全国大专以上在校生总数近2860万人,每年大学生们倒掉了可养活约1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针对大学生浪费粮食的现象,大学生也有自己的理由。一些同学认为饭菜味道难合胃口,戏称“天无绝人之路,食堂有绝人之饭”,饭菜味道不好,吃不下只好倒掉。而另一些同学们认为粒粒皆辛苦,坚持吃饭“三光政策”:菜吃光,饭吃光,汤喝光。看到同学一粒米不剩的盘子,有些同学居然发出这样的感叹:“你怎么吃得这么干净!”
2.大学生购买品牌成了日常消费
NIKE、SONY、阿迪达斯、苹果、Lv、香奈儿、爱马仕……针对各种牌产品,大学生是如数家珍。比如有些媒体就曾经报道到,一大学男生曾经跟他父母软磨硬泡一个月,要一双价格上千元的麦迪五代篮球鞋。从广州某高校一位女生宿舍管理员那里了解到:她经常能在清理垃圾时发现被扔掉的衣服鞋子,一般都毫无破损,只是不再流行。在问到同学们买这些奢侈品的消费动机时,同学们认为这是生活必须品。普遍的观点是外在的东西可以增强自信、提升自身形象,获得别人尊重。
可以说,放眼大学校园,铺张浪费的现象遍地都是。中国的大学生的确在逐渐丢掉“勤俭节约”这一好传统!要知道,“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节约精神能体现出人的一种积极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品质,节俭不是吝啬,是一种奉献他人的精神。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精神,可以磨炼大学生的意志,锻炼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精神;可以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可以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也是社会责任感问题。拥有社会责任意识,才能更好地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正如有大学老师告诫学子那样,“学业好才是真的好,面子工程和奢侈消费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健康的价值观。”
因此,当代大学生应积极响应十八大的“八项规定”精神号召,以勤俭节约为荣,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保持清醒头脑,自觉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大学生培养勤俭节约精神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例如在餐桌上,点菜够吃即可;买书可以选择买二手书;穿衣不要攀比名牌.实用即可,等等。
尽管大学生铺张浪费的社会问题在日趋严重,但是我想,只要坚定“勤俭节约”这一好传统、好美德不可丢的信念,同时肯付诸行动,“勤俭节约”传统美德比如会“春回大地”的,那种节约、勤劳的精神之花必然会开遍大学校园的每个角落!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