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吉林省将深入推进现代气象预报预测业务,提升预报预测准确率、灾害性天气预警能力和预报产品精细度,建立重污染气象条件监测预报预警业务平台。这是记者从昨日召开的2015年吉林省气象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据悉,2014年,我省气象预报预测水平明显提高,完成CMAQ空气质量模式升级,建立了环境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平台。24小时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预报技巧全国排名第三,24小时暴雨(雪)预报技巧全国排名第八,24小时晴雨和一般降水预报技巧全国排名第十二。
同时,公共气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14年我省开通了11条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此外,人工增雨服务成效显著。累计增加降水30亿立方米,及时有效缓解和解除了旱情。同时,气象防灾减灾效益明显。2014年全省发布预警2903次,对7次重大天气过程实施了有效防御指挥。
在会上记者也了解到,2015年,我省将全面推进现代气象服务业务,完成以高铁为重点的专业服务综合业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探索成立预警发布中心。还将大力推进地方气象立法。加快《吉林省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和《吉林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的立法进程。
打造以手机形式为主的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服务品牌,强化按需服务、移动式交互、智能定位信息发布。并完成交通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深入推进沿线精细化预报和高影响天气短临预报。推进与住建部城市内涝防治合作。加推进以高铁为重点的一体化专业服务综合业务平台建设。
此外,我省还将加快已建山洪工程和雷达工程验收和效益评估,推进吉林、松原新一代天气雷达和四平、长白山、双辽、长白天气雷达建设,启动敦化天气雷达建设,完成三维雷电定位监测系统、“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建成长春区域飞机作业保障基地,实现雹区防雹全覆盖。并完成长白山森林生态环境气象监测试验站建设,在10个市(州)政府所在地建设环境气象监测站,完成省级、长春市、吉林市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