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浅谈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原因及其预防
时间:2015-1-22  来源:节能减排网  

  如果电梯到站平层后,乘客正陆续进出开着门的轿厢,这时轿厢突然向上或向下移动,结果会怎样?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全国时有发生并造成了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前不久笔者所在单位的辖区一台使用多年的乘客电梯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业界把电梯轿厢在开着门的情况下的移动(运行或溜车)叫意外移动。那么造成轿厢意外移动的原因有哪些,平时大家如何进行预防呢?笔者结合在电梯检验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供电梯同仁参考。
  
  1轿厢意外移动的原因
  
  1.1电气方面的原因
  
  电梯的起动、加速、运行、减速、停车、开门以及电梯所有指令、信号都是靠电气控制装置来实现的,无论是逻辑线路还是计算机或可编程序控制器,一旦系统中的部件或程序出现问题,电梯都有可能出现误动作。
  
  (1)轿门、层门电气联锁装置失效。如果轿门或层门电气联锁装置失效,就有可能发生轿厢意外移动。特别是轿门、层门电气联锁装置同时失效,电梯到站平层开门后,这时只要电梯有内召或外呼信号,电梯就会立即起动前往召呼层,这是轿厢意外移动事故中最严重的一种情况,往往会造成人员剪切、挤压、坠落等严重后果。
  
  (2)控制电路失效。如果控制电路中某个环节失效,如制动器回路中的接触器(继电器)触点融合未释放,制动器线圈不失电,电梯在某层平层开门后,轿厢处于“自由悬浮”状态,轿厢就会向轿厢和对重较重的一侧移动,而且速度会越来越快,人员进出就会发生危险。
  
  (3)其他电气故障。电梯以外的电磁干扰,电梯本身线路缺陷都可能造成轿厢的意外移动。
  
  1.2制动器方面的原因
  
  制动器是电梯中最重要的安全装置之一,从已发生的轿厢意外移动事故统计得出,制动器特别是老旧电梯上的老式制动器缺陷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以下因素导致制动力矩下降到不足以制停电梯轿厢时就会形成开门溜车的情况。
  
  (1)调整不当。制动器力矩弹簧、顶杆螺栓、电动铁芯行程、制动器闸瓦与制动轮间隙等调整不当。
  
  (2)制动器部件缺陷。制动轮失圆、表面有沟痕、间瓦磨损严重、铆钉外露、间瓦变形与制动轮不贴合、部件老化、动作卡阻滞后等。
  
  (3)制动轮闸瓦上有油污。在检验过程中笔者经常发现制动轮和闸片上有油污,一是有齿轮曳引机蜗杆轴通孔端油封漏油,电梯高速旋转时油被甩到制动轮鼓与闸瓦之间的摩擦表面;二是制动器制动臂销轴使用了过量的润滑油,三是维保人员不慎将油滴到了制动轮上。
  
  1.3曳引机方面的原因
  
  曳引式电梯上下运行是靠曳引轮绳槽与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力来实现的。由曳引条件公式可以看出,曳引机轮和绳的缺陷将直接影响电梯的曳引能力。而曳引机又是电梯运行的驱动装置,曳引机部件的缺陷将直接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
  
  (1)曳引轮缺陷。曳引轮绳槽磨损严重,甚至槽形变形,轮槽上有油污。
  
  (2)曳引绳缺陷。曳引钢丝绳选型错误,钢丝绳磨损严重,直径变小,钢丝绳上有油污。
  
  (3)悬臂式曳引轮轴断裂。曳引轮轴断裂瞬间,无论电梯处于何种状态,轿厢都会下沉(笔者所在单位的辖区一小区电梯已发生过2次,主要是制造质量问题,现已全部更换)。
  
  (4)蜗轮缺陷。曳引机蜗轮断齿和联接蜗轮套筒法兰破裂,传动失效。
  
  1.4人为原因
  
  电梯使用、维保单位的人员违规使用、操作电梯,导致轿厢意外移动情况的发生。
  
  (1)轿门、层门电气联锁装置开关被人为短接。电梯安装、维保人员为了调试和排查故障的方便,将轿门、层门联锁开关短接,事后忘记取下短接线,电梯恢复正常运行后发生开门走[FS:PAGE]车的严重后果。
  
  (2)超载使用。有的老式载货电梯没有超载装置.有的电梯超载装置失效后没有及时修复,电梯超载运行,轿厢平层开门后形成溜车,或曳引钢丝绳在曳引轮槽中打滑。
  
  (3)平衡系数过小。由于电梯安装人员调试不精确或电梯用户在电梯投入使用后私自装潢轿厢,导致平衡系数过小,在载有同样额定载重量且超载装置失效的情况下,轿厢向下运行时很容易形成“下坠”现象,并在电梯平层开门时发生溜车。
  
  (4)救援操作不当。电梯关人后,求援人员之间配合不好。在层门、轿门已打开放人时,进入机房的其他人员进行松闸盘车,造成人员剪切、挤压等事故。
  
  2轿厢意外移动的预防
  
  2.1电梯使用单位
  
  电梯使用单位是电梯安全的首负责任人,除应按规定制订各项规章制度,配备专职电梯管理、操作人员外,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1)不要让电梯带病运行。电梯使用单位发现电梯存在问题或事故隐患时要及时处理,不要让电梯带病运行。对检验单位和维保单位提出的问题要及时整改,该换的换,该修的修,千万不能将就着使用。要及时与电梯维保单位签订维保协议,保证电梯不脱保。
  
  (2)不能超载使用电梯。一些没有配备超载装置的老旧载货电梯,要派持证人员进行操作,严格控制载重量。
  
  (3)不要随意增加轿厢的重量。电梯安装验收后,电梯的平衡系数已经调试确定,用户不要随意在轿厢内增加大理石地板、木质扶手、护壁板以及镜子等。即使要装潢轿厢,一不要过度装潢,二要告知检验单位、维保单位重新测定平衡系数。
  
  (4)不要随意开启层门、轿门。电梯层门钥匙应专人保管,不要随意开启。在救援放人时,要确认机房人员没有松闸盘车,才能打开层门放人,而机房人员在松闸盘车时也要先确认没有人开启层门、轿门。另外,笔者建议使用单位不持有层门钥匙,放人救援工作最好在专业维保人员的配合下进行。
  
  2.2电梯维保单位
  
  一台电梯能否正常运行与电梯维保单位、维保人员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电梯用户对电梯专业方面的知识不太了解,电梯检验部门一年只有一次查证性定期检验,所以电梯维保人员的素质和维保质量将决定这台电梯能否正常运行。
  
  (1)加强工作责任心。维保人员应熟悉所维保电梯的性能、参数、原理,按国家相关规定定期对电梯进行检查、保养、调整,对所维保的电梯状况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2)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电梯安装、维保人员要有—定的职业素养,杜绝短接层门、轿门联锁装置和各种安全开关,对发现的设备缺陷做到及时处理。
  
  (3)重点部件重点检查。在维保时要加强对制动器、曳引绳、超载装置的检查,清除制动轮和曳引钢丝绳上的油污,保证超载装置有效。
  
  (4)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在维护保养中发现电梯存在问题要及时告知用户,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存在重大问题和事故隐患时,要书面告知使用单位并报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检验部门。
  
  2.3电梯检验单位
  
  电梯检验单位是电梯安全技术检验的权威机构,检验人员应利用每年一次的定期检验对电梯进行全面“体检”,严格检验,把好质量关。
  
  (1)严格按规程进行检验。无论检验工作多忙,无论电梯用户有多少台电梯,检验人员都要台台把关,绝不能抽检。
  
  (2)现场验证有效性。对电梯门锁联锁装置、制动性能、曳引能力、超载装置要现场进行试验,保证其有效性。
  
  (3)督促整改。对没有超载装置的、采用老式制动器的、使用时间较长的老旧电梯.要督促使用单位修理改造。对曳引轮、钢丝绳磨损超标的一定要更换,直到符合现行国[FS:PAGE]家标准和检规的要求。
  
  2.4乘用人员
  
  轿厢意外移动事故受伤害的往往都是电梯乘用人员,因此乘客在乘用电梯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1)不要乘坐没有电梯检验标志的电梯,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电梯存在安全隐患。
  
  (2)进出轿厢尽量快速通过,不要滞留层门、轿门门
  
  (3)人多时不要一窝蜂地涌进轿厢,进入轿厢后不要打闹蹦跳。
  
  (4)万一发生轿厢意外移动,在移动初始阶段,动作反应一定要快,要么立即退回,要么立即冲出去。
  
  2.5增加轿厢意外移动的防护装置
  
  除以上人为可以做好的预防措施外,在电梯上增加一套防止意外移动的防护装置。欧洲标准EN81-1:1998的A3修正案中已提出轿厢意外移动防护的相关内容和要求,并于2012年1月1日在欧洲正式实行,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我国应尽快与欧洲标准接轨,在电梯上增加安全防护装置。
  
  (2)该防护装置应由监测(监控)系统、控制系统、执行(制停)系统组成。
  
  (3)建议该装置的研究、设计、制造单位应根据轿厢意外移动的原因,将制停装置设计为安全钳、夹绳器之类的部件。而制停装置是制动器的话,一旦曳引能力下降、曳引机部件损坏、制动器本身缺陷导致轿厢意外移动,该套装置将起不到作用。
  
  3结语
  
  以上笔者分析了发生轿厢意外移动的一些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不难看出,其中大多数原因是可以控制和预防的,特别是那些人为因素完全可以避免。只要大家在方方面面做好相关工作,轿厢意外移动事故就会减少甚至避免。
  
  作者:孙江华,孙乃连,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盐城分院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杨勇平:因厂施策 协同攻关 多维
李继光:华为以“平台+生态”双擎
全国政协委员敖宏:推动商用车轻量
李文辉代表:建好用好绿色氢基能源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绿色烘烤绘就低碳致富新图景
挖掘低碳产业市场潜力 推动新能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新“国九条”:以资本市场
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