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技术服务 |
|
导读:“节约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不介意别人说我‘抠门儿’,我会一直‘抠’下去。”吉林的李晓群建起了中国第一个节约专题网站——“节约网”,专门传播节约理念。近日,记者走访了株洲市的节约达人,分享他们的“节约经”。
机顶盒启动半分钟后,再开电视可省电;洗碗时用水壶接,洗澡时用桶接,纸张正反面打印;少用一个塑料袋、少开一天车、少使用一次性物品……
其实,这些看得见的节约,就在举手之间。
“节约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不介意别人说我‘抠门儿’,我会一直‘抠’下去。”吉林的李晓群建起了中国第一个节约专题网站——“节约网”,专门传播节约理念。近日,记者走访了株洲市的节约达人,分享他们的“节约经”。
家庭“水循环”,每月节约40%用水量
在邻居眼里,株洲天元区海创明珠花园的柴卉工资不低,但却是出了名的“节省”户。
“不当用的不用,能省的要省。”柴卉说,节约是长时间养成的生活习惯,即便物质条件好了也不能随意浪费。
“洗碗时用水壶接,洗澡时用桶接,冷水不能白白放了。”柴卉说,热水器打开后,水龙头里不会马上出热水,在她家,会把冷水储存起来。
“按照这个方法还能省气。”柴卉告诉记者,“洗碗一半时关掉热水器,水管里面的热水还能继续流,每次大约可再放出一盆热水。”柴卉说,这样比常规使用热水器的方法,至少能省20%的天然气。
在柴卉家中,还准备了好几个水桶,储存洗衣服用过的水。“第一道水可以用来浇花,后面两道水可留着拖地,淘米、洗菜的水可用来冲厕所。”这些看得见的节约小习惯,让柴卉全家每月用水量不超过5吨/人,用水要比一般家庭节约40%以上。
其实,还有一些小细节,平日大家并未注意,不知不觉浪费了不少水: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先洗土豆、胡萝卜后再削皮;用水期间去开门、接电话;停水时忘关水龙头,来水时水流没人管;洗手、刷牙、洗脸时不关水龙头等。
目前,株洲市每天用水量达50万吨,其中生活用水占40万吨左右。株洲市自来水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生活用水量也逐步增加,希望市民能改掉这些不良习惯,为社会节约水资源。
纸张正反两面用
“很多文件、资料,我们这只有电子版。”在株洲石峰区法院工作的刘强告诉记者,全市法院使用电子公文系统,上级法院文件一般通过电子公文形式传递。在打印机旁,还摆放着一个大纸箱,里面装着打印过一面的废纸,“有些一般性文书,我们都会自觉用这些‘废纸’打印。”
在株洲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的办公室里,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打印、复印纸都要正反两面用;下班走后,每个办公室都会习惯性地关掉电源插座上的指示灯。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别小看这些纸,我们一个单位一年至少能省下好几千块钱的费用。”
“用硬纸板做纸筒,用矿泉水瓶做肥皂盒……”在该单位的洗手间里,记者还发现了这些“废物利用”。工作人员介绍,“自己动手DIY,废物利用,节能又环保。”
众所周知,一吨纸就要耗费7棵大树、100立方米的水,每用掉一箱A4纸,就等于倒下一棵大树。
交警支队办公室工作人员彭晚华介绍:“其实,处处留心皆可节约。”尽量使用曲别针、大头针来取代含苯的胶水,少用一次性的订书钉,尽量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曲别针等。
随手关掉机顶盒,一年节电60千瓦时
说到勤俭节约,各有各的妙招。
家住株洲荷塘区的李哲热心环保,有自己的节约诀窍。比如晚上看电视时尽量不开室内灯,电脑显示器亮度调[FS:PAGE]低点,家里的无线路由器、电视机顶盒要记得关。李哲家里有电视、电脑、空调等常用电器设备,但即使是在用电高峰期,她家每月电费也不会超过200元。
“其实节约的诀窍,就在日常生活习惯中。”李哲说,如果常年不关机顶盒,一年要多耗掉60千瓦时左右的电。
此外,冰箱节电的关键在于里面的物品不要放太多,也不要放太少,八成满是最省电的;而且物品不要贴着冰箱壁放置,这样可以加速冷空气流动,也能更省电。不能把没有完全冷的菜放进冰箱,要避免频繁开关冰箱。说起节约用电,李哲还向记者分享:“家里照明最好用节能灯,一个11瓦节能灯的照明效果,顶得上60瓦的普通灯泡。”
据相关数据分析,如果能坚持随手关灯、关电器、拔插头,每月一般可省电40.5千瓦时,按基准电价计算,每个家庭一年可节约200多元。
株洲芦淞区的徐志雅家,还有“变废为宝”的习惯。
平时,家中尽量多开窗、少开灯,电灯泡、电视、空调、冰箱均选择节能省电型。“家里用旧的物品,我和婆婆也会想方设法‘变废为宝’。”徐志雅说,自己用家里穿旧了的衣服等废旧物品,做了十多双拖鞋,剩下的布条还做拖把。
在株洲荷塘区石子头社区教育小区杨华家,也到处充满节能“小心思”。如用废酒瓶、剩余电线等制作台灯,用废纸片制作卡通模型、手抄报、画画纸等。他说:“应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养成节能低碳的生活习惯。”
大家谈
●厉行节约,每个机关单位、工厂医院、商店餐馆都可从算账起步。可人们往往认为“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通过算账一样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市民高敏说,关键问题是谁来带头算账。在家里,家长要带头算账;在单位,领导要亲自算账。如果算节约账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制度,节约就会变成越来越多人的自觉行动。
●自株洲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启用以来,市民对这份“绿色福利”好评如潮。湖南工业大学老师刘园园一家,就是绿色出行的实践者。
早在公共自行车系统推出之前,家里就常备自行车。“老公喜欢骑自行车,既锻炼身体又绿色环保。”刘园园说,如今,家人都办了公共自行车卡,方便、绿色、环保,“如今,常会听见人们抱怨温室效应、空气污染严重,其实有多少人能担保自己不是‘污染源’。”刘园园一家还长期坚持乘坐公交车,她说,选择绿色出行,从自己做起,从个人的每次出行开始,希望为节能环保做点贡献。
●文明餐桌——光盘行动、绿色出行、两型社会建设……全市开展这些活动,都是倡导市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株洲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其实我们的“衣、食、住、行、用”等各种日常生活行为与节能息息相关,节能环保不仅仅是口号,而是一种行动,需要每个人都积极参与、主动践行。我们应做到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滴油、每一粒米,小习惯能成就大节约。
●什么是真正的节约?“大多数人概念里的节约都是‘看得见的节约’,比如说水、纸、粮食什么的,但我不只关心这些,看不见的也要节约。”“节约网”创始人李晓群说,举个例子,您有几个邮箱?是不是有些开了但不太用?“这也是浪费。因为休眠账号占用了网络资源,中国有这么多的网民,一点点的浪费叠加起来就惊人了。”
“节约网”依据不同群体的不同诉求,细分建起了青年节约网、儿童节约网、节约产品网、节约方法网、吉林省节能减排网、吉林省低碳经济网等多个网站,这些网站因定位精准,优势互补,均成为了国内、省内节约领域的品牌网站。去年,李晓群又建起了“浪费网”,将“看不见的浪费”与“形式主义”等行为和问题囊括其中。“如今,一些受节约网影响的[FS:PAGE]人,出行拼车、吃饭拼餐,买东西团购,还快乐地传播着自己的‘抠门儿’理念。”李晓群希望,未来“抠门儿”的人越来越多。(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