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低碳百科 |
|
代表委员们使用的铅笔是100%废旧报纸制造;尽可能减少发放纸质文件,而代之以电子文件;不再重新采购花卉盆景,继续沿用党代会时摆放的花卉盆景;代表们往年精致的公文包,也被换成了普通的文件袋。从省“两会”到全国“两会”,再到此间召开的市“两会”,“低碳”成为今年代表、委员们最为关注的热词之一。
此间政协委员的一号、五号、六号、七号提案,更不约而同地聚焦“低碳城市”“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
低碳(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在记者看来,要将深圳打造成低碳城市,不外乎两点,一是发展好低碳经济,二是大家要过低碳生活,让低碳成为一种最普遍的生活方式。
有关发展低碳经济,委员们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比如通过“深圳低碳标志”推进节能减排,在宝安建设“低碳节能太阳城”示范带动,再比如政协委员马蔚华提出的,通过绿色信贷鼓励水电风电光伏太阳能等新能源发展,扶持低碳产业发展等等。既是一种经济方式,自然可以用经济手段去刺激和推动,所以,只要技术与资金的支持力度够,深圳发展好低碳经济没有问题。
关键是,我们如何学会过低碳生活?最根本的方式,就是用低碳“洗脑”,让低碳真正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喜欢,并且享受。
首先,低碳不是过苦日子,但我们承认,低碳确实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不便。在百度网上,有人列出了低碳生活的49条准则,其间就包括不用纸巾用手帕、少开空调或不开空调、骑自行车上班、随身携带筷子或勺子、用桶盛水洗车、用脸盆盛水洗脸、把马桶水箱里的浮球调低2厘米等等,这些行为,对于早已习惯了自来水、汽车和空调的现代人来说,偶尔做一做可能会觉得新奇,但若每次如此肯定不习惯。
然而,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种不便并不会降低我们的生活品质。尤其是,当这些不便成为习惯,低碳生活就会变成一种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试想想,开着汽车在马路上堵着好,还是骑着自行车在绿道上畅行好?要不拿本书坐着地铁上下班,也不错吧?即便没有地铁,要在烈日下挤公交车,至少疲惫的你不用再费神去开车,不要四处找停车位!
作为地球中的一员,人类对地球的每分索取,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你用了100度电,就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开车每耗100公升油,就排放270千克二氧化碳;每用一吨自来水,就排放0.91千克二氧化碳……
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学会做这道算术题,都能放低自己的位置,学会与自然、环境相互尊重、和平共处,蓝天白云、洁净的空气和清澈的河流,才会重回我们身边。电影《阿凡达》里面,潘多拉星球上,土着人与大自然同声同气的场景,其实正是人类对于低碳生活的理想愿景。(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
|
 |
|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