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站首页 低碳动态 政策法规 专家观点 警 示 录 知识百科 生活低碳 图片报道 视频报道
焦点专题 数据统计 企业黄页 新 能 源 产品名录 工程案例 节能商机 人物风采 经验交流
主题策划 市州频道 节约超市 组织机构 便民信息 节能环保认证 节能宣传周
节约网高新技术企业
1
火灾逃生方法应该先躲开烟雾
时间:2015-1-15  来源:久久小常识网  
统计表明,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大多数是吸入烟雾所致,由此造成的窒息性死亡占死亡总数的1/2到2/3。即使是被火烧死的人,也是多数先被烟雾熏得发生窒息,丧失了逃生能力所致。可见,将烟雾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是能否从火灾中逃生的重要环节。
  
  毒气是火灾中的第一杀手
  
  在火灾烟雾的各种成分中,一氧化碳是主要的有毒气体。动物实验表明,浓度为2300~5700mg/m3的一氧化碳能使受试小白鼠全部死亡。11000~12000mg/m3浓度的一氧化碳可使人迅速死亡。
  
  发生火灾时,燃烧过程会消耗大量氧气,使空气中的氧浓度急剧下降。处于这种低氧环境,人体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呼吸障碍、丧失意识、发生痉挛,甚至窒息死亡。
  
  可燃性材料在热解或燃烧时可产生大量有毒的烟雾,如氮氧化物、甲醛、异氰酸盐、氟化氢、氯化氢等刺激性气体。当有毒气体达到一定浓度,又处于缺氧环境时,受害者会迅速丧失基本活动能力。
  
  逃生时别忘捂住口鼻
  
  在无法迅速撤离时,要阻止烟雾进入房间。如果你发现邻近处已有火势蔓延而难以出逃,可以立即关闭与燃烧处相通的门窗,但不要上锁。条件允许的话,可用浸水的纺织物品等堵住门窗的缝隙,阻止或减少烟气的侵入。这是一种有效的自救方式,可以延长等待救援的时间。
  
  不论你用哪种方法逃离烟雾侵害,都不要忘记捂住口鼻。阻挡烟雾的最好用品是防毒面具,它能够抵御烟雾的袭击。如果没有防毒面具,可用浸湿的口罩、手帕、毛巾、衣物等捂住口鼻,同样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切忌乘电梯逃生,也不要轻易从高楼层往下跳,以免摔伤致死。如楼层不高,可拽着结实的绳子或床单下滑脱离火场。
  
  消防公安干警是扑救火灾的主体力量,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不仅要有勇于牺牲、一往无前的精神,同时需要牢记,要想救助他人,必须先保护好自己。火灾现场存在缺氧、窒息性气体、刺激性气体等多种致命因素,参与灭火的干警必须配备隔离式供氧防毒面罩和防火防护服。在氧气瓶即将耗竭时,消防员实际上处在无防护状态,必须尽快撤离,更新设备后才准许进入扑救现场。
  
  烟雾半分钟就能到顶层
  
  在发生于高层建筑的火灾中,人员疏散所需时间与建筑物高度成正比;离火层越近,疏散的时间就越长。有实验研究表明,在每层240人的情况下,通过一座1.1米宽的楼梯向外疏散,一幢11层的楼房疏散时间需要6.5分钟,一幢50层的楼房疏散时间需要2小时11分。而一幢高100米的建筑在无阻拦的情况下,由于垂直效应,烟雾能在半分钟内达到顶层。因此,越高的建筑发生火灾,全部疏散建筑物内的人员的难度就越大。失火时,如果高层建筑物内存在安全空间,建筑物内的消防安全系统处在正常运行状态,某些特定区域内的烟雾浓度始终能维持在一定限度内,那么,留守求救也是一种选择。
  
  在有逃生的可能时,逃离烟雾区要尽量弯腰或匍匐前行,这是当楼梯间或走廊内没有被火和浓烟封锁时的基本逃生方法。逃离时脸部要靠近地面,尽量呼吸新鲜空气,还要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移动,并尽量往下面楼层跑。因为火灾中的烟雾主要是向上蔓延的,人无论如何也跑不过烟雾扩散的速度。如果楼梯被烧断或被烈火封闭,就应当背向烟火方向离开并设法逃生。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1
1 2 3
4 6 5
 
1
 
[警示录] 错误通知致22人中毒
[警示录] 不主张健康人服中成药
[警示录] 疫情这几点需特别警惕
[警示录] 高铁吸烟导致列车降速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因地施策,破解停车难
 
1
刘汉如:低碳清洁甲醇燃料应用
李斌:加电可以比加油方便
马蔚华: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
姜士宏:科学构建 合理把控 系统
杨勇平:因厂施策 协同攻关 多维
李继光:华为以“平台+生态”双擎
全国政协委员敖宏:推动商用车轻量
李文辉代表:建好用好绿色氢基能源
 
1
好丽友探索节能减排降碳新路径
科普行动
探索“储能+未来技术”零碳产业
凤阳县为绿色出行赋能续航
 
1
政策信息
专家解读新“国九条”:以资本市场
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
环保法规
运城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
晋中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
节能法规
贵州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
长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合作机构 支持媒体 协办单位 支持单位    
 
  • 节约产品网 节约网
  • 吉林企业网 吉林省环保联合会
  • 新文化报 吉林日报
  • 西安建筑节能展 城市晚报
  • 中国节能协会 吉林省节能协会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电子地图 | 网站介绍 | 意见箱 | 技术支持 | 人才招聘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 dtjj.jieyu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吉ICP备05008513号-8
技术支持:节约网